印染废水新型复合水解酸化工艺技术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q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染废水由于其温度高,水质复杂,可生化性差,是工业废水中很难处理的一种废水,印染废水的排放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有着很大影响。水解酸化工艺作为一种独特的工艺,不仅能够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还能降解染料从而降低色度,因此被广泛用于印染废水处理工程。然而,现有的水解酸化工艺中布水不均、微生物易流失等工艺瓶颈严重影响着水解酸化的效率。本研究首先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对水解酸化反应器的布水方式及搅拌桨形状进行了优化;随后通过水解解酸化小试装置对CFD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主要研究方法与结论如下:
  (1)水解酸化反应器的数值模拟
  开展基于均匀布水的新型复合水解酸化工艺技术研究,利用CFD模拟软件Fluent19.0采用三维、稳态、k-ε湍流模型,结合相间作用力、多重参考系模型以及多孔介质模型对容积为4L的水解酸化反应器内固相的流动状态进行了模拟研究。考察了不同的布水方式和搅拌桨形状对流体流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多孔布水,孔越多,泥水分布越均匀;搅拌增强了湍流强度,螺旋搅拌桨显著优于平板搅拌桨。
  (2)水解酸化反应器的启动试验研究
  根据CFD模拟获得的模型参数,构建了两套小型水解酸化反应器,现场采取浙江省某印染厂调节池废水,通过启动阶段近60天对各项指标的监测,表明增加37孔布水,螺旋搅拌的水解酸化反应器运行效果较好,与CFD模拟结果一致,水解酸化反应器对印染废水的COD具有一定的降解效率,实际废水的COD从200~600mg/L降到100~400mg/L;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增加,可以看出随着启动时间增长,逐渐的出水的VFA含量慢慢提高,进出水的VFA含量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反应器的水解酸化效果良好废水的脱色率约在19%~74%。
  (3)水解酸化反应器的运行
  待反应器稳定后,考察了运行过程中反应器对PVA、总氮以及染料的去除效率:PVA去除率约在9%~40%,总氮的去除率约在8%~33%,染料的去除率随着染料浓度的增高而降低。最终确定了水解酸化反应器的最佳运行参数:水力停留时间为16h,pH在6~8,温度在10~35℃。
  (4)水解酸化池工程设计
  本研究来源于国家“十三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该项目涉及到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示范工程建设,示范工程选址在浙江省嘉兴市洪合镇,设计规模为12000m3/d。对该示范工程水解酸化池进行了工程设计,确定水解酸化池为长方体四联池,单池的长宽高分别为24m、12m、9m(地下9m);配水系统采用一管一孔式点对点布水;填料采用悬挂式弹性立体填料;曝气系统采用25mm穿孔曝气管间歇曝气,每个单池设置四排,距离池底10cm。
  综上所述,本论文研究结果为印染废水水解酸化技术提供了理论和实际依据,为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并初步设计了示范工程水解酸化池相关参数。
其他文献
抗生素的大量滥用、频繁检出和特殊生态效应引起了公众对于水环境中抗生素含量的高度关注。如何高效彻底去除水中的微量抗生素成为研究热点。光催化技术因其去除效率高、降解彻底、工艺简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抗生素等有机污染物的水处理中。目前对于光催化技术的研究大多认为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主要是由于光催化体系中产生的自由基氧化,但对于光催化剂本身的吸附催化效果关注较少。“光催化剂是否可以通过自身的吸附作用催化抗生素等
学位
随着中国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氮素污染控制成为废水污染控制领域的关注焦点。采用传统的脱氮工艺处理低碳氮比废水,不仅消耗大量电能用以曝气,而且需要投加额外碳源。厌氧氨氧化工艺(Anammmox)由于其较高的脱氮效率、无需碳源及低能耗等优点,特别适合于高氮低碳废水的处理,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然而,成熟厌氧氨氧化污泥的获取或者厌氧氨氧化的启动过程仍然成为限制该工艺广泛应用的瓶颈。本论文
水处理工艺的运用往往能够提高水质。只有通过水处理工艺去除饮用水中的有机物,才能将消毒副产物控制在一个较低浓度的水平,保障饮用水安全。多种工艺的结合是提高处理效果的关键。很多的研究人员都在关注单工艺的去除效果以及单个的消毒方式,对于各种工艺的组合以及不同消毒方式的比较仍需要深入的研究。只有清楚地了解各个工艺的去除效果才能更加合理的组合各项工艺。卤代乙酰胺是一种新兴的含氮类的消毒副产物(N-DBP)。
学位
饮用水消毒过程中消毒剂与水中天然有机物反应会产生一系列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也会给人体及动物带来一定危害。DBPs一般可分为含碳消毒副产物(Carbonaceous disinfection byproducts,C-DBPs)和含氮消毒副产物(Nitrogenous disinfection byproducts,N-DBPs)两类。其中,N-D
本文为了研究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危害性,进行了斑马鱼胚胎暴露实验和小鼠经口暴露毒性实验,探索了废旧电池浸出液对斑马鱼胚胎的危害和废电池污染的土壤对小鼠的危害。主要研究结论有:  (1)将斑马鱼胚胎在废旧电池液浓度为0%、1%、2%、5%、10%的培养液中暴露120h。斑马鱼胚胎暴露60h后,斑马鱼胚胎的出膜率随着废旧电池液稀释倍数降低而下降;斑马鱼仔鱼的心率随废旧电池液浓度升高而升高;120h死亡率随
学位
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近年来,水资源短缺以及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显著。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应对策略是发展污水处理回用技术,使得水资源重复利用,提高利用效率。水环境污染问题复杂,研究方向相对广泛,其中饮用水安全问题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是研究的重点方向。被污染的水源水中成分复杂,通过净水工艺流程虽然可以达到饮用水标准,但在净水过程中的消毒环节,会生成复杂的具有潜在危害的消毒副产物(Disinfe
学位
本研究于2017年12月在浙江师范大学进行了大气颗粒物采样,研究了金华地区冬季雾霾/非雾霾时期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特征,并结合后向轨迹模拟分析了雾霾的形成机理和传输机制。研究得到如下结果:  (1)非霾时期(清洁期)风速较大,风向集中,不稳定的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雾霾时期风速小、风向散乱,近稳的天气条件导致污染物的堆积。与非霾时期(CD1和CD2)对比,三次雾霾事件期间(EP1、EP2和E
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废水处理已经成为一个当今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废水处理方式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能耗高,不耐冲击,出水水质不高,占地面积大等。因此基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开发了利用膜组件取代二沉池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方法成为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污水处理方式。虽然MBR工艺有着诸多的优点,但作为其核心的膜组件的膜污染问题一直阻碍着该技术的发展与使用。膜污染不仅会降低MBR处
印染废水属于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内部含有较高的化学需氧量(COD)和色度,易对水体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如何深度削减印染废水的排放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使用活性炭和活性白土两种较好的吸附剂作为基底材料,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进行改性制备了新型的混合改性吸附剂,用该吸附剂对溴芬蓝溶液和印染废水进行了吸附实验研究。探究该吸附剂能否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进一步提高印染行
由于近年来经济的疾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的问题愈发严重,因此解决水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膜生物反应器(MBR)由于其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例如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出水水质和较低的剩余污泥产量等,相较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CAS),膜生物反应器已被广泛用于废水处理以及回收。但是,膜污染通常是限制膜技术广泛应用的瓶颈。深入了解MBR中的膜的污染机制,探究污染物的粘附过程,将对解决膜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