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隔震结构设计中的两个重要理论问题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36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提出在隔震层设置粘滞阻尼器,不但能提供较大的阻尼力,而且不增加隔震层的水平刚度,可提高隔震效果和大震下隔震层的安全性,并能有效地约束隔震层的扭转效应.该文基于橡胶隔震支座和粘滞阻尼器协同工作的力-位移曲线,将隔震层的等效刚度简化为等效双线性,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隔震层等效刚度的计算公式;认为隔震层的等效阻尼比应由橡胶隔震支座的等效阻尼比和粘滞阻尼比和粘滞阻尼器的附加阻尼比两部分组成,通过计算分析,提出了粘滞阻尼器附加阻尼比的理论计算公式,并经参数分析得出了附加阻尼器的简化计算公式.两个算例和一个工程应用实例分析表明,在隔震层设置粘滞阻尼器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小变形弹性理论,对橡胶隔震支座平均压应力的三维解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得到了橡胶隔震支座在竖向压力下的最大应力.对高烈度区的基础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了竖向地震作用计算和分析,提出应对《规范》中隔震支座的平均压应力限值进行适当的调整.
其他文献
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但其中约有2/3的面积为山地面积,所以,客观上决定了我国存在大量的天然边坡。在山区旅游景区内进行道路规划时,经常遇到地质条件复杂、频繁发生
岩石多数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特征,岩石的各向异性特征常是影响洞室围岩应力应变分布的重要因素.该文系统介绍了正交各向异性问题和位移反分析方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学位
该文结合实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内外众多钢混组和结构的文献,提出了使用高强钢索对钢混组合梁施加体外预应力的加固方法.对常见的三种配索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对锚固部位
该文在论述了建筑结构隔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之后,针对在多遇水平地震作用下的隔震效果与罕遇水平地震作用下最大侧移限值之间的矛盾,提出了铅芯夹层橡胶
该文通过5片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或灌芯柱加固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主要研究了碳纤维布宽度等因素对砌块墙体抗剪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和作
对服役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可靠性评估,不仅可以揭示潜在危险,及时作出维修或拆除决策,而且可以使服役桥梁具有足够的耐久性,从而防患于未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桥梁结构施工期事
学位
活性炭运用于给水处理有悠久的历史,该文阐述了以粉末活性炭(PAC)为处理介质,采用静态吸附试验和模拟静态吸附试验,优选适合长江原水的粉末活性炭炭种、粉末活性炭最佳投加工艺
活性粉末混凝土,是20世纪开发出的超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体积稳定性良好的新型材料,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掺入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RPC的抗Cl-渗透性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