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膝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的软化、纤维化、溃疡和缺失,软骨下骨的硬化、骨质象牙化,骨赘形成和软骨下囊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原因未明的骨关节疾病[1]。现代治疗一般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降低致残率为主。膝骨关节炎在中医称为“膝骨痹”,中医药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陕中附院通过多年应用热敷散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实践,取得了预期疗效。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观察温经通络法(热敷散)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寒湿阻络型)患者的疼痛、肿胀和生活质量指数及对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来进一步验证该疗法的疗效。通过探讨温经通络法(热敷散)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寒湿阻络型)作用的可能机制,以更好地研究和推广防治膝骨性关节炎(寒湿阻络型)的有效方案。
方法:将75位膝骨性关节炎(寒湿阻络型)患者分为模型参考组(重度15例)、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并进行相应处理。各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疼痛、肿胀、生活质量)并抽取关节液,取关节液上清液,用ELISA试剂盒检测其中IL-6含量。
结果:模型参考组、治疗组和对照2、3组治疗后疼痛、肿胀和生活质量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对照3组要优于治疗组及对照2组,有统计学意义。对照1组治疗后疼痛、肿胀和生活质量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2、3组关节液内IL-6含量在治疗前均低于模型参考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均低于模型参考组治疗后(P<0.05)。对照3组关节液内IL-6的含量低于治疗组及对照2组(P<0.05)。对照1组治疗后关节液内IL-6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温经通络法(热敷散)外敷通过调节关节腔内滑膜分泌的IL-6的水平,抑制无菌性炎症过程,从而起到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寒湿阻络型)的作用,其治疗效果与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的效果相当,略低于温经通络法(热敷散)外敷和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合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