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为认同留下空间——现代社会宗教领袖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n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性意味着人类主体的高度自决,但同时也蕴含着一种认同的危机。人们在逐渐被世俗化、市场化吞噬的时候,不约而同地皈依宗教、寻找寄托。可以说,现代社会的宗教领袖从来没有在广泛的科学兴趣当中失去恰当的位置。   当然,宗教在神学意义上的本质不是本文的关注所在,宗教领袖作为一个社会构成要素,其形成所需要的条件和产生的效应才是我们此一研究的旨趣。领袖的出现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漫长的心理、社会和政治过程,我们所要做的,是将宗教领袖的研究从一般的轶事叙述与歌功颂德中提升出来,将其直接置于人类发展和政治行为的结构之中,更好地解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   在对宗教领袖的渊源与嬗变进行简短的历史回顾之后,本文的主体部分将借助结构因素与行为因素之间的二分法:结构主义方法强调系统的影响,体现在本文中即是那些支撑宗教领袖的组织资源,包括教义体系、组织架构、神职人员三大类;行为主义方法集中研究内部影响,主要表现为宗教领袖的个性化特征,包括出身、早期经历、形象和人格魅力,这些要素都是在其更高水平上促成认同效应。通过厘清来源于社会的“我(me)”和来源于生物的“我(I)”之间的辩证关系,本文力图勾勒一个能够对宗教领袖现象做出解释的人的本源和社会化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现代社会中宗教领袖的影响空间以及宗教与政治的交互关系。   通过揭示宗教领袖的群体特征,通过论证权力为认同所留下的空间,我们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权力的热衷,深化对现代性的认识并对中国的价值重建产生些许启示。
其他文献
普通法法系的法律渊源主要包括制定法和判例法,分别由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基于立法权和司法权而创造。立法机关可以通过立法对既有的判例法予以肯定或推翻,也可以为未来的判例
随着我国环境法律法规的健全,环境法体系的确立,环境执法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环境执法是否高效直接影响了环境法律法规的目的能否实现。虽然近年来我国环境执法
自上个世纪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度加深,国际社会也从一个无序的“无政府状态”社会走向基于一定全球共识的制度化国际社会。国家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一方面国
清王朝在因循前代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了利于统治的,具有多民族色彩的,多层次、立体交叉、复杂的行政监控机制。作为承袭明代的六科,是其行政监控机制的一个环节,也是融合汉族
学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展开有效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趣味教学,即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小学语文而言,
期刊
4月18日,由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洛阳市人民政府、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洛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偃师市人民政府承办,张海书法艺术馆、洛阳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委会、河南张海书法发展基金会、当代书法篆刻院、当代书法网协办的第二届“魏碑圣地·全国魏碑书法大赛”暨“魏碑书法论坛”颁奖仪式和相关活动在洛阳举行。  第二届“魏碑圣地·全国魏碑书法大赛”暨“魏碑书法论坛”是为了承接去年首届“魏碑圣地·
作为当代影像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德国的摄影历史发展脉络就如同这个民族冷静客观的性格一样条理清晰。从20世纪20年代包豪斯和“新客观主义”(Neue Sachlichkeit)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