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震设计理念对结构抗震性能起关键性作用,结构体系选型和结构方案布置又在结构抗震设计理念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而小高层住宅结构设计普遍忽视结构体系选型工作,缺乏完整的评判过程,仅以影响上部结构造价的单一指标和工程经验作为评估结构选型是否合理的因素。针对目前我国小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决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完成的工作主要有:1)归纳阐述框架结构、异形柱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普通剪力墙结构五种结构体系。通过建立框架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对比模型,论证在框架柱的基础上加剪力墙能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变换框架-剪力墙柱子和墙肢的位置,论证剪力墙布置在结构四周可增强结构的抗扭性能。2)在烈度为7度0.10g,场地类别为二类和基本风压为0.7kN/m2的条件下,对五种结构体系分别建立7-18层结构模型,利用SATWE软件定量分析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工程造价。结果表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适宜高度在18层52m以上,框架结构在17层49m以下,异形柱结构和短肢剪力墙结构在12层34m以下。从工程造价角度,12层以下住宅结构宜采用框架结构,12层以上18层以下的住宅结构宜采用剪力墙结构。3)在不同地震烈度(6度0.05g、7度0.1g、7度0.15g和8度0.2g)和不同基本风压(0.4、0.7、1.0和13kN/m2)条件下对五种结构体系隔层建立结构模型,通过分析结构的位移角和轴压比确定五种结构体系在某一风压或某一地震烈度下的抗震性能和小高层住宅结构能达到的最大高度。4)对华侨城一期1#楼18层住宅工程案例分别建立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模型,结果表明:框架-剪力墙能够充分发挥结构的材料抗性,满足设计要求。剪力墙结构在结构抗震性能上有更多的富余度,且建筑面积大,用材成本较框架-剪力墙结构少,更加符合开发商的建设需求。本研究采用的工程案例计算分析结果与模型模拟的结果相接近,研究得出的不同层数、不同地震烈度和不同风压下五种结构体系的最大高度能为结构设计师设计小高层住宅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