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机制和关键环节。如果抗高血压药物能够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改善内皮功能障碍,则对于患者症状的改善及长期生活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因素很多。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都有重要的作用。此外,近来发现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作为内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能够降低一氧化氮(NO)生物利用度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尼索地平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奥美沙坦是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动物模型和离体实验证实尼索地平通过动员内皮祖细胞到血管腔和增加NO生物利用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但是否其也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中的内皮功能障碍则尚未见报道。奥美沙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已被报道,但是其具体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研究通过检测高血压患者中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NO、内皮素-1(ET-1)和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以及血浆ADM A、8-异前列腺素2a (8-iso-PGF2a)(氧化应激指标)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炎症反应指标)水平,并观察它们在给予尼索地平和奥美沙坦治疗8周后的变化,来评价尼索地平是否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探究尼索地平和奥美沙坦影响内皮功能的可能机制。目的1.观察本研究中原发性高血压组中是否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以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ADMA水平升高。2.观察尼索地平对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ADMA水平的影响,探究其影响内皮功能的可能机制。3.观察奥美沙坦对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ADMA水平的影响,探究其影响内皮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本研究是一个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55例新发现的或不规则服降压药物并已停降压药物1周以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0≤收缩压(SBP)<180mmHg和(或)90≤舒张压(DBP)<110mmHg),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尼索地平(10~20mg/d)、奥美沙坦(20~40mg/d),疗程8周。整个试验资料完整可用于统计分析者共48例,有7例失访。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分别测量坐位血压,血浆ADMA、ET-1、8-iso-PGF2α、NO、hs-CRP水平,同时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肱动脉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NMD)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本研究同时入选28名血压正常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本研究结果分为两个部分: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除血压高外也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炎症反应、ADMA水平升高1.1高血压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是148.3±9.1,87.8±9.0)明显高于正常血压对照组(分别是110.4±10.5,70.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原发性高血压组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浆ADM A、ET-1、8-iso-PGF2α、hs-CRP水平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1.3原发性高血压组FMD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减低(10.43±3.91%vs13.37±5.50%,P<0.05),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值(NMD)两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13.12±6.36%vs14.70±4.86%,P>0.05)。2.尼索地平、奥美沙坦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ADMA水平的影响2.1两组在基线水平血压、血浆ADMA、ET-1、NO和8-iso-PGF2a水平以及FMD、NMD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两组的CRP基线水平有差异(P<0.05),尼索地平组CRP水平高于奥美沙坦组(1.90[0.80-4.30]vs0.80[0.45-1.40])。2.2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心率在两组治疗前后无改变。2.3两组治疗后FMD百分比升高,血浆ADMA、ET-1水平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NO、8-iso-PGF2α水平、NMD无明显变化(P>0.05);尼索地平组治疗后血浆CRP水平下降(P<0.05),但是在奥美沙坦组CRP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以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ADMA水平升高。2.尼索地平和奥美沙坦均能明显降低血浆ADMA和ET-1水平并且改善FMD。此外,尼索地平还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治疗8周后,两药均无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及提高NO水平的作用。3.尼索地平改善FMD可能与其降低ET-1、ADMA和抗炎作用有关;奥美沙坦改善FMD可能与其降低ET-1、ADMA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