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晚中生代以来基性—超基性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ccssddnn_ccssdd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东南部位于亚洲东部大陆边缘的南段,处于扬子地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中间地区,是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活跃区域,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地区。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的俯冲作用,以及大规模的钙碱性岩浆作用,是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重要的构造-岩浆热事件。有关构造属性转换时间及大陆动力学演化过程、岩石圈伸展与地壳拉张期次和深部地质过程等问题,已成为当前重点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本文以福建晚中生代以来的基性脉岩、基性岩、碱性超基性岩为研究对象,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K-Ar同位素测年等研究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闽西碱性超基性岩、闽北角闪辉长岩、闽西及闽东南基性脉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岩石成因、源区性质、成岩时代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据此反演福建及中国东南部中生代以来岩石圈伸展和地壳拉张期次、岩石圈地幔属性及演化性质,探讨了中国东南部中生代以来的大陆动力学背景。本次研究中获得以下几点初步认识: 1、闽西柳城新生代玻基辉橄岩呈岩筒侵入的,岩石化学研究表明,玻基辉橄岩属于钠质硅不饱和碱性超基性岩;系统的微量元素研究显示,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地壳混染作用,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地幔源区性质的继承,地幔源区来自HIMU型地幔端元,HIMU型地幔端元的形成与大洋俯冲脱水板片及携带的沉积物再循环相关;柳城玻基辉橄岩由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约2.9%),全岩K-Ar测年为12.6±1.3Ma,为中新世,岩石产出构造背景为陆内裂谷。 2、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闽北赤门角闪辉长岩为低钾(拉斑)系列,有高Al2O3,Na2O>K2O特征,微量元素具有富集LILE、LREE,亏损HFSE特征,岩浆的地幔源区为富集型,具有EMⅡ性质;与沿海地区辉长岩对比研究,认为赤门辉长岩株可能是中国东南部由拉张向裂谷转换的标志,全岩K-Ar测年为67.6±5.4Ma,晚白垩世末期,岩体的形成动力学背景为拉张带-初始裂谷。 3、闽西基性岩脉主要呈NW向展布;对闽西基性脉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基性脉岩为亚碱性岩石系列,稀土元素、不相容元素和Sr、Nd同位素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闽西存在两个不同地幔源区,即弱亏损地幔源区和富集地幔源区(类似EMⅡ型地幔端元),源自弱亏损地幔源区形成的基性脉岩以LILE弱富集、不出现Nb、Ta、Ti负异常和同位素Nd弱亏损及Sr弱富集为特征,源于富集地幔源区的基性脉岩,以不同程度富集LILE、LREE、有Ta、Nb、Ti负异常和Nd、Sr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和比较低频电针与音乐电针对运动性疲劳的康复疗效。方法:以49名健康男大学生为受试者,进行有氧耐力运动至疲劳,运用低频电针或音乐电针刺激足三里穴15min,比较治疗
<正>主要由交通意外引起的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已成为工业化国家45岁以下人群的首要致死和致残原因。在美国,每年估计有140多万人遭遇颅脑外伤,有8—9万人
目的:定量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非瘫痪侧下肢与正常人下肢本体感觉之间的差异。方法:选用意大利Tecnobody公司Pro-Kin254P型本体感觉定量测试系统,采集2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非瘫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在改革中也面临着许多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在比较严重的城乡二元化结
交通荷载是埋设在路面下的管道所承受的主要活荷载之一,随着经济与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由交通荷载引起的埋地管道的失效与破坏问题需要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以往对埋地管道力
本文综述了香稻米的营养品质,香味的化学成份、鉴定方法与遗传,营养元素对香味的影响,以及香稻育种研究方面的进展。指出香稻育种的发展方向是将香味基因输入到雄性不育系和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干预方法在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训练中的效果。方法:抽取住院治疗4周的心衰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
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茅盾是一个复杂的文学创作主体。本文提出茅盾小说中的“矛盾性”问题,涵盖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茅盾小说中并存着对现代化进程的理性书写和超越时代的人
峨眉山大陆溢流玄武岩省(ECFB)是中国国内唯一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大火成岩省,其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完整的岩浆演化序列,日渐引起了地学界的关注。但总体研究程度还很低,随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