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和神经保护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kp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掌握乙状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下腹腹膜后分布的血管,淋巴及神经的解剖结构,选择合理的淋巴结廓清范围,保留腹膜后植物神经丛,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把因手术对神经的损伤所导致的男性患者勃起功能障碍降到最低。【资料和方法】资料: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间收治的36例乙状结肠癌患者,男性18例、女性18例。方法:36例患者全部行保留腹腔植物神经丛的开腹乙状结肠癌D3根治术。术后依据临床病理回报分析乙状结肠癌的淋巴转移规及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体分型、肿瘤大小、浸及肠管周径、浸及肠管深度、病理组织分型的患者,所产生的淋巴转移率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了解男性患者术后阴茎勃起功能状况。【结果】36例患者中存在淋巴结转移为15例,转移率为41.7%;共送检淋巴结306个,阳性淋巴结49个,转移度为16%。中枢方向与肠管纵轴方向的转移率分别为33.3%,8.3%。跳跃式转移病例3例。三个不同龄组之间的转移率分别为80%、38.5%、33.3%;肿瘤浸及肠壁不同深度T1、T2、T3、T4的转移率分别为0%、30.8%、2.9%、66.7%;高、中、低分化的三种腺癌其转移率分别为14.3%、26.7%、55.5%。上述三组行X2检验得p<0.05,均具备统计学意义;对18例男性患者勃起功能的调查均无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结论】1、乙状结肠癌患者应常规行D3根治术即清扫肠系膜根部腹主动脉旁的淋巴结。2、乙状结肠癌手术切除肠管范围:近端不小于20厘米,远端不小于10厘米,距直乙交界较近的肿瘤,其远端肠管切除范围应向远端肠管延长足够的距离。3、乙状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浸及肠管周径及病理大体分型无明显差异,行X2检验(P>0.05);而与肿瘤浸及肠壁的深度、病理组织分型及年龄密切相关,行X2检验(P<0.05)。4、从根部结扎肠系膜下动脉根有利于手术操作、肿瘤切除及植物神经的保留,应成为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常规操作。5、保留腹腔植物神经丛的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可以有效的避免男性患者术后勃起功能障碍,更好的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其他文献
<正>周裕琼,1978年10月生,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2001年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同年赴香港城市大学英文与传播系攻读博士,2005年博士毕业以后在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任教并
孔子"里仁为美"的观念强调居住环境对人成长的积极意义,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朝鲜古代文人塑造理想人格起到了引领作用。他们在经义、择居两个方面不断体悟、践行"里仁为美"的
研究背景与目的:血管生成是指从已有的血管网发展到新血管形成的多步骤复杂的过程。在正常组织内,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处于平衡状态。而在肿瘤组织中,这一平衡状
目的:探讨中医脏腑辨证指导下的特定穴配伍规律。方法:通过古今文献研究,分析脏腑辨证与特定穴配伍应用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相结合在临床应用的概况,并总结其规律。结论:提出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及补体C3、C4在神经精神性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狼疮脑病及66例SLE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抗C1q抗体采用ELISA方法,C3及C4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
2014年10月至今,我国在线旅游市场异常火爆,出现淡季不“淡”的状况,越来越多的企业想分旅游的一杯羹,在线旅游行业的竞争越来越热,如何提高在线旅游企业的顾客满意度成为重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对88例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及隔姜灸治疗,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结果88例患者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为100%。结
采用溶液反应的方法 ,选用氯化钙和碳酸纳作为反应原料 ,控制反应物料的温度、浓度及pH值 ,制备出表面光滑的碳酸钙晶须。同时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反应体系 pH值及
目的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显著增长态势。PSA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最重要的肿瘤标记物,但PSA只具有前列腺组织特异性,而无肿瘤特异性,其检测假阳性率比较高,且PSA正常者也不能排
废次品的产生具有不确定性。随着对电镀生产效能和电镀生产质量把控要求的提高,设计出一种电镀生产过程废次品数据信息获取与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获取并存储电镀生产过程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