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全国631(743)站1951-2004年逐日降水资料、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以及NCAR/NCEP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对近50a以来我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平均特征、年际变化、时空分布特征、极端降水事件频次的年内分布形势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中国夏季强降水指数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各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对我国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分布形势的影响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
(1)近50年来我国强降水指数对应的阈值呈东北西南向梯级分布,西北大部阈值为10-25mm,局部阈值在10mm以下,长江以南地区的阈值大体为30-40mm,华南局部超过50mm。近50年来我国平均极端强降水事件的空间分布存在很大差异,西北大部平均次数为2次,我国南部华东、华南等地平均次数约为6到8次。
(2)近50年以来我国极端降水事件趋势于增多,极端降水事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存在一个相对低值区,其后增长幅度显著。分别讨论我国各个气候区域内平均极端降水事件年指数序列发现,我国西北东部、华北两地强降水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正增长区域中西北西部、青藏高原、华中增长趋势最为显著。
(3)比较1951-1971年和1972-2004年2个子时段间强降水年指数的平均值可以发现我国新疆西部、东北北部、青藏高原东南侧、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华南大部呈显著增加增加趋势,与此同时,华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显著减少。综合分析强降水年指数、强降水比率以及强降水季指数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我国东北北部、华中、华东等地极端降水事件的频次趋于夏季集中,因而就平均状态而言极端降水事件对上述地区的影响程度很可能高于其他地区。
(4)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各项特征指数对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制约作用不同,且均存在较大的季节差异。副高面积指数和西伸脊点位置对我国大范围的极端降水事件分布作用明显,副高脊线位置和强度指数对极端降水事件纬向分布的变动有一定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