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上海市区的绿地直接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利用近年来国际社会上普遍采用的Costanza等人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对上海市绿地的间接功能价值进行了简单的计算,从而得出了上海市区和郊区各区县的绿地价值;同时本文借鉴了近年来国际社会普遍响应的生态足迹分析法,对上海市区和郊区各区县居民的生态消耗进行了粗略的计算;在两者计算的基础上,对上海市区和郊区各区县的绿地价值与生态消耗的差值(即生态负债或生态盈余)从时间和空间上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得出了一些结论。时间方面,对上海市区和郊区各区县2000-2004年的绿地价值与生态消耗的差值作了计算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绿地价值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说明近年来上海市在建设生态城市方面作了巨大的努力,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在生态消耗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生态消耗呈现大幅度的增加;通过对上海市绿地价值与生态消耗的差值计算,发现各区县的变化情况比较复杂,不同区县的生态负债或生态盈余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各不相同,但都呈现出生态负债逐年攀升的趋势,这体现了上海市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的同时也对资源开发和利用强度的加大,对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的事实。空间方面,分析了2000-2004年上海市区和郊区各区县的生态负债或生态盈余的情况,得出经济越发达的区县生态负债越大,市区在2000-2004年连续五年中的生态负债最大,浦东新区次之,其次是宝山区和闵行区,相对而言,嘉定区和金山区的生态负债较小,其他各区都出现了生态盈余,其中崇明县的生态盈余最大,是生态保护最好的地区,其次是青浦区,也是生态保护较好的区域,再次是奉贤区、南汇区和松江区。在得到上述结论的同时,以2004年生态负债或生态盈余的计算结果为例利用GIS软件对上海市区域进行了处理,以不同的颜色来显示了各区县的生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