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尔巴哈通过批判宗教神学和思辨哲学来建立起自己人本主义形式的唯物主义哲学,而作为马克思哲学思想来源之一的费尔巴哈哲学,通过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批判,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而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要想澄清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对费尔巴哈的哲学进行一番考察,我们从整体上理解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可以看到他基于当时自然科学和生物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把人的自然本质归为“类”,人与动物的区别是“类意识”,还提出了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分析宗教产生的心理原因是人的依赖感,要扬弃这种异化的人的本质的途径是建立爱的宗教,同时他也察觉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马克思扬弃了他的“人的本质”的观点,肯定其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提升,使人成为哲学的中心,肯定其把对宗教本质的揭示,把神还原为人的本质的努力,挣脱理性神学的束缚,从现实出发,把人看做感性的人,但马克思同时也批判其观点的局限性,批判他没有把人当做感性活动的人,而人的“类本质”其实质上依旧是抽象的人,而他对宗教产生的根源并没有深入到世俗的基础中去,而他提出的爱的宗教实则是对自己无神论的倒退。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以劳动实践为基础,在社会关系中考查人的本质,通过唯物辩证的方法论得出科学的论断,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思维变革,我们以实践为基础,从实然和应然维度去理解其思想,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理论与方法论对于解决当前人的问题,践行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