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矿业企业集团的矿产资源战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l64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产资源企业是直接从事矿产勘查开发,为国家提供矿物能源和矿物原材料的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企业集团一般由矿山采选业或冶炼业起步,并经由多年的发展,通过向上下游的延伸和扩张,发展多品种经营而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和雄厚经济实力的集团公司。矿产资源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能源和原材料等物质资源。以矿产资源企业为主体,探讨矿产资源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命题。本文以矿产资源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西部矿业集团这一企业作为分析说明的实例,在调查我国当前矿产资源禀赋,阐述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相关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对矿产资源企业形成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重点探讨矿产资源企业资源开发、运营的新模式与资源开发的组织设计,并对西部矿业集团资源战略进行实证研究,对西部矿业集团资源战略与西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论文的第1章是导论部分,提出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为什么要研究本问题,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研究内容的逻辑架构。第2章阐述了矿产资源企业及矿产资源企业集团的相关理论,对企业集团含义及类型、形成动因、构建条件进行了分析,对矿产资源企业集团发展模式、组建方式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经营范围、不同资源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矿产资源企业集团模式进行了论述。本章还运用系统控制理论和物元分析理论,研究了企业集团系统的协同管理机制问题,为系统控制论和物元分析理论在企业集团系统协同管理研究中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技术,而且对建构企业集团系统的协同管理机制提供了数学依据。运用系统控制论和物元分析理论研究企业集团系统的协同管理机制问题是企业集团系统理论研究的一次突破。本章还从协同学的角度分析了企业集团系统协同的特征,研究了企业集团复合系统的复合因子、协同机制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企业集团“系统协同管理”的概念模型。第3章论述了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的矿产资源战略理论。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的角度对矿产资源企业实施资源战略进行了理论分析。还对我国矿产资源企业面临的矿产资源背景、我国矿产资源的特性和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战略的制定基础,进行了阐述。第4章是关于矿产资源产权制度与矿产资源企业矿产资源战略。分析了矿产资源产权制度对矿产资源企业资源发展战略的影响、矿产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对矿产资源企业资源战略的影响与作用、通过矿业权流转构建矿产资源企业资源战略、矿业权资本化与企业矿产资源的资本化运营。第5章对矿产资源企业发展转型期的资源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除了矿产资源企业自身需要努力寻找合适的资源转型途径之外,国家也需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第6章矿产资源企业资源开发组织新模式进行了设计。从基于企业资源观的角度,对矿产资源企业资源开发组织进行设计,论述了矿产资源企业资源开发的特点及其对开发组织的要求,设计与构建了矿产资源企业资源开发组织新模式。第7章论述了西部矿业集团矿产资源战略与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西部矿业集团资源型企业的构建,西部矿业集团与西部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论述。第8章是论文的结论与展望部分,论述了研究的结论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其他文献
<正>近年来,婺城区竹马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发展作为乡党委政府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按照"工业强乡、花卉富民"的发展思路,优化投资环境,着力招商引资,加大投资力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6例已婚早泄患者,行口服中西药、外用中药、行为训练治疗1~3个月,观察早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愈22例(19.0%),显效39例(33.
目的探讨丹参作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bcl-2和bax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方法关节液原代培养获取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分别用终浓度为0,0.195和0.39 g/L的丹参作用24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为探索如何建立有效的督促机制及相应的干预与支持措施而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已出院的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
随着神经网络和图像科学的发展,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技术由于其具有传统的模式识别方法不具备的处理数据量大、处理速度快的特点,在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
背景精神分裂症是所有重大精神疾病综合征中最难被定义和描述的。虽然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迄今为止,没有发现某一个基因可以完全解释精神分裂症的
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应用到巡航导弹、隐形飞机、激光武器、无人驾驶侦察机、雷达,其目标识别能力、隐蔽程度、攻击能力、目标命中精度均大大提高,对防空体系中的伺服系统提出了更
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产生重大变革,并推动了图书馆事业和信息服务业的现代化进程。然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导致具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