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芴的新型有机共轭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发展了三个系列基于芴的新型有机和聚合物发光材料,详细地考察了其结构与性能的内在关系,并研究了它们在有机发光二级管或荧光化学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首先,我们采用发散式的策略合成了一系列单分散的以苯为核的星状寡聚芴衍生物。这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优良的成膜性和很高的热稳定性。通过改变分子中芴臂的长度,能够有效调节它们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共轭链长度的增加,这一系列化合物的发光波长红移至蓝光区,薄膜的PL量子效率、玻璃化转变温度均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和线性的寡聚芴模型化合物比较,这类具有星状三维空间结构的化合物表现了独特的光谱性质。由它们制备的EL器件的发光光谱与其薄膜PL光谱之间差异较大,因此对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成了非常迫切的研究要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有芴酮的寡聚芴和聚芴衍生物,详细研究了引入的芴酮基团对这类材料物理性质,特别是光学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分子中的芴酮基团对这类材料的吸收光谱影响很弱,但其荧光光谱的变化则非常明显,并对芴酮含量具有很大依赖性。通过对它们在溶液中荧光光谱的研究,证明了光谱中位于500nm以上的发射峰是由于分子中芴酮单元发光引起的,其表现了明显的溶剂效应和浓度淬灭效应。由于分子内和分子间的能量转移作用,这类材料固体薄膜的PL光谱主要是来自于芴酮链段的发射峰,0.5%含量的芴酮就能有效抑制芴链的发光。利用这类材料制备的EL器件结果显示,发光光谱中都只有芴酮的发射峰,其最大发光波长随着芴酮含量的升高逐渐红移。通过器件的近一步优化,这类材料有希望成为一种发黄绿光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最后,我们将咪唑受体基团引入到聚芴高分子中,发展了一种新型荧光聚合物传感材料,并通过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它对一系列主族和过渡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在溶液中聚合物对这些金属离子,尤其是过渡金属离子表现了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感应能力。特别是随金属离子的改变,聚合物的荧光淬灭行为差异非常明显,其中Cu2+能够专一性地完全淬灭其荧光。我们进一步通过比较聚合物和其小分子模型化合物对Cu2+的响应行为,证实了共轭聚合物基于分子导线效应的荧光传感信号放大特性。和含寡聚吡啶类受体的共轭聚合物相比,这一聚合物对Ni2+表现了完全不同的荧光淬灭响应。
其他文献
1999年秋,北京科技大学在迎接新生入学时,本科生中有43名新党员转入,其中正式党员3人,预备党员40人(均由原所在中学党组织发展入党),这是我校历年来本科新生中党员人数最多
奈瑟氏脑膜炎菌是流脑的致病菌,由Weichselbaum于1887年第一次从病人的脑脊液中分离出来,并报告。在全球范围内,脑膜炎球菌感染是导致人们患病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奈瑟氏脑膜
该文建立了一个模拟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系统的Monte Carlo模拟方法,用以研究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质和温度等因素对表面活性剂-水系统中表面活性剂的聚集形态的影响.我们采
DNA切割剂是一类结构简单、能引起DNA断裂的重要化合物,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以DNA为靶点的新型药物。对DNA切割剂的研究一直是生物化学、生物学和药学等学科中重要的活跃领域之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是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除了具有普通塑料的性能外,还有较高的熔点,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加工性,是目前被公认为最有前景的绿色环保型高分子材料。此外,低分
染料敏化多孔纳晶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由于廉价高效的特点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当前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热点之一.这种电池作为一种多组分复合体系,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
2016年第59届荷赛奖揭晓,天津日报摄影记者张磊的作品《雾霾中国》获得当代热点类单幅一等奖,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的作品《天津爆炸》获得一般新闻类单幅三等奖。荷赛爱的是整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新型镧系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我们选用了邻、间、对一苯二甲酸,吡嗪三甲酸,2,6-吡嗪二甲酸,四氮唑-1-乙酸和邻菲哕啉作为配体,采用水热(溶
本文围绕当前自由基-金属配合物和含N、S配体-金属配位聚合物的研究热点,设计合成了9种自由基和2种含N、S配体,其中包括一种双自由基、一种新的单自由基、一种新的含N三齿配体
利用配位键以及氢键和π-π芳环作用等非共价作用组装无机超分子化合物是近年来化学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论文选择新型镧系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为主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