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 MOS控制晶闸管的机理研究与特性分析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以Si材料为基础的功率器件逐渐接近其理论极限值,SiC凭借其更优异的特性,给功率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MOS控制晶闸管(MCT)属于MOSFEF和晶闸管的复合器件,它不但解决了晶闸管无自关断能力和IGBT通态压降高的问题,而且还兼具驱动电路简单、开关速度快等优点。目前人们对Si基MCT研究较多,但对SiC基MCT器件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利用数值仿真的手段,开展10KV SiC MCT工作机理和特性的研究,讨论结构参数、少子寿命、温度和自热效应对器件特性的影响。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提出了一种10KV 4H-SiC MCT新结构,并对其正向阻断、导通、开通以及关断机理进行了研究。仿真表明,阻断时,施加-15V栅压确保PMOS开通,NMOS关断,导通的P沟道使得pH阴极区和P基区处于同电位,MCT处于底部PNP晶体管的正向阻断模式;导通时,施加+15V栅压确保NMOS导通,PMOS关断,导通的J3结使PNPN结构发生闩锁,MCT处于PNPN晶闸管导通模式;关断时,栅极施加-15V偏压,存储于P基区的空穴经由导通P沟道从P++阴极区抽取,破坏闩锁,电流迅速减小,器件关断。最终在JA=100A/cm2时,获取的通态压降和关断损耗分别为3.37V和80.4mJ/cm2。2.研究了结构参数对4H-SiC MCT静态和动态特性的影响,折中优化了器件结构参数。仿真表明,器件最大可关断电流密度只与P沟道抽取的电流密度以及NPN和PNP管的电流增益有关;进行了通态压降和关断损耗折中设计,优化了器件结构参数,优化结果为,沟槽深度为3.0μm;P基区的浓度和厚度分别为4×1016cm-3和1.0μm;N+发射区的浓度为1×1017cm-3;N+FS层的掺杂浓度和厚度分别为1×1017cm-3和0.5μm;增大N-漂移区少子寿命在减小通态压降的同时,也增加了器件的关断损耗,少子寿命取10.0μs的通态压降相比于1.0μs减小了 16.2%,但关断损耗增加了 37.8%,少子寿命折中优选值为3μs。3.研究了温度和自热效应对器件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JA小于300A/cm2时,温度升高,载流子寿命增加,电导调制效应增强,Von呈负温度系数。而大于300A/cm2时,迁移率下降起主导作用,Von呈正温度系数;温度从300K升高到500K时,正向阻断电压减小了 5.8%,关断损耗增加了 267%。初始温度分别取300K、400K、500K时,考虑自热效应影响,器件内部最高温度达到637K、672K、715K,远高于仿真时所设定的温度,引起迁移率和电流增益减小,最终导致JA出现饱和现象。
其他文献
阻断电压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的一项重要参数,阻断电压越高,对终端结构的要求越高,出现的可靠性问题也越多,比如关断过程中的动态雪崩就是一个重要可靠性问题。特别是对高压IGBT终端特性及动态雪崩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6.5kV FS-IGBT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专业软件对场限环(FLR)、场限环-场板(FLR-FP)、横向变掺杂(VLD)三种终端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过电压、过电流
学位
随着机动车人均持有量的增加,人们对于机动车的使用也越发的频繁,但随之而来也导致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自动驾驶和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的降低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成为了各国以及诸多科技公司的重中之重。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自动驾驶和智能辅助驾驶作为其重要的一环,其驾驶过程中的目标检测问题成为了当下需解决的难点。其所涉及的目标检测问题是需找出驾驶过程中前方出现物体的类别与位置。本
学位
TDI(Time Delay Intergration)图像传感器能够有效的提高 SNR(SignalNoise Ratio)与灵敏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速低照度的应用环境,早期的CCD图像传感器因高功耗、低集成度而逐渐被CMOS图像传感器所取代,当前CMOS主流工艺在电荷域累加中存在光电效应衰减同时数字域累加存在功耗高等突出问题,致使模拟域累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CMOS-TDI图像传感器模拟域
学位
细胞大小是进行医学诊断的重要基础。传统的细胞尺寸检测设备有光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光学显微镜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不能自动化,流式细胞仪设备笨重,价格昂贵,二者都不适合即时检测。无透镜成像技术的发展为细胞尺寸检测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传统的基于无透镜成像技术的细胞尺寸检测方法有阴影成像和全息重建,前者需要细胞紧贴图像传感器表面,操作复杂且检测成本高,后者对光源有严格要求,算法复杂。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衍
学位
尖晶石ZnCu2O4具有高自旋极化率,强电导率和良好的光学带隙,被预测可用于自旋电子器件领域,然而目前对尖晶石ZnCu2O4材料的研究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对材料相关性质的调控(例如电子结构以及磁性性质)还未见系统的报道,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尖晶石ZnCu2O4材料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以及磁性进行计算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ZnCu2O4材料中包含Zn、Cu等强关联体系元素,通过GGA、GGA
学位
飞行器在大气层以超高速飞行过程中,气动加热致使周围气体高温电离,从而产生一层覆盖表面的“等离子鞘套”。在鞘套中传播的电磁波往往伴随着反射、吸收衰减等效应,严重时甚至导致通信中断,形成“黑障”现象。等离子鞘套电子密度分布是影响鞘套中电波传播特性的关键因素,电子密度有效的获取,对于克服“黑障”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等离子体电子密度诊断的研究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传统多频点微波反射方法利用电磁波在等
学位
量子阱混杂(QWI)能有效改变有源区的能带结构,在激光器非吸收窗口(NAW)、电吸收调制器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离子注入诱导的QWI具有重复性好、可控性强、分辨率高、横向扩散低等优点,在实验中也已经取得良好的成果,但是重点是观察QWI后有源区禁带宽度的变化,以及波长蓝移情况,对其物理机理缺乏分析,并对QWI后外延材料损伤变化情况缺少系统研究。本文采用了 N离子注入的方式来进行GaInP/AlGaIn
学位
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CMOS图像传感器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自该领域发展以来,列级单斜式模数转换器就作为重要的解决方案被囊括其中,CMOS图像传感器与列级ADC的组合所展现出在速度和功耗上的卓越性能,赋予了该组合强劲的生命力。目前在以高速高精度为核心的发展方向下,对单斜式ADC提出了高速化、高精度化、低功耗和低成本等诸多要求。本文以高速化为切入点对列级单斜式ADC展开研究与设计。通过对国内外
学位
有机光电探测器由于其制备工艺简单,探测波长便于调节,并具有与硅、锗探测器相比拟的性能,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在倒置有机光电探测器中,关于修饰层和空穴陷阱诱导光电倍增的研究并不多,其中载流子输运、电子注入及其倍增机理、器件工作机理尚不清楚。所以本研究就这两种倍增型倒置有机光电探测器进行研究,并分析它们的倍增机理。为了研究修饰层和空穴陷阱诱导光电倍增的工作机理。论文调整PEIE修饰层厚度,研究PEIE修
学位
倍增型(Photoelectronic Multiplication,PM)有机光电探测器的设计与实现在电子信息工业中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其中小比例掺杂是获得高外量子效率有机光电器件的重要手段,但不可避免的在多元共混有机活性层进行高浓度掺杂时出现杂质团聚性能下降的问题。因此,针对提高四元共混活性层的高浓度电子陷阱掺杂展开了研究。本论文研究了单陷阱C60和双陷阱C60:C70、C60:DDQ、C60: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