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愚笨”概念域历时演变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rrmh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表示一个人“愚笨”时,主要用“蠢”、“笨”、“傻”,其实,在汉语史上,还出现了其他词来表示这一概念,如“愚”、“顽”、“痴”、“呆”等。我们把表示“愚笨”这一概念的词集合起来统称为“愚笨”概念域。语言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词汇系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着不同的特点。词汇系统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在概念域内部既有主导词历时替换现象的发生,也存在着新旧成员的产生和消亡。  本文主要以概念域为背景,以“愚笨”概念域成员为研究对象,就汉语“愚笨”概念域主要成员的历时分布和演变特点进行研究,全文共四章: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采取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察汉语“愚笨”概念域主要成员在上古、中古和近代三个时期的分布情况,根据其分布情况,我们考察了“愚笨”义词的使用频率、组合关系及词义的发展变化等问题。  第三章,我们通过考察“愚笨”义词与其他形容词的组合关系,分析了“愚笨”义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构词能力,及“愚笨”义双音节词的产生和发展,并着重分析了“愚”的语素化过程。然後,根据形容词词义的复杂性、语义侧重点的不同以及各时期的使用情况,我们又分析了“愚笨”义词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愚笨”概念域主导词的历时替换问题。  另外,“愚笨”义词还有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演变规律,即“愚笨”义词演变为谦词,我们在第四章对这一演变规律进行描写的同时,也分析了产生这种演变现象的原因。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我们试图探讨“愚笨”概念域在整个汉语史时期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情况。
其他文献
关汉卿是中国元杂剧创作的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作为一个剧作家,关汉卿通过剧作对人物的刻画与描写,展示给观众一个活生生的而且现实的社会景象;作为一个儒者,关汉卿通过赋予剧中人
品一勺之水,知江河辽阔;观一隅之星,明苍宇无涯。昌彝诗论,七言四句,肺腑流溢。清代诗人,虽然止论及一百零八人,却可想清诗之浩瀚。  林昌彝《论诗一百又五首》汇集了清代上自顺治
本文以章太炎《新方言·释言第二》为研究对象,参照古代文献语言材料,借鉴前人和现当代学者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在音韵学和语源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新方言·释言第二》中的同族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