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叶风毛菊(Saussurea laciniata)对盐胁迫和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裂叶风毛菊(Saussurealaciniata)为菊科风毛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分布于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本文以分布在兰州中川机场周边地区的裂叶风毛菊植物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不同盐浓度及不同干旱时间处理后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对裂叶风毛菊的耐盐性、抗旱性生理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其耐盐性和抗旱机理,为生物方法改良盐碱化草地提供植物种质资源,并为盐碱化草地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裂叶风毛菊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如下:  (1)经过不同的NaCl浓度处理,植物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POD及CAT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上升。说明裂叶风毛菊在短期盐胁迫下,生长状态受到影响,为了抵御盐迫害,其从生理水平上进行了适应性调节。  (2)叶绿素含量在处理浓度大于等于150mmol/L时与对照相比有所下降,由此可能说明较高浓度的盐胁迫使其光合同化作用降低,从而抑制了植物的生长。  (3)SOD活性随盐浓度增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说明在低盐浓度处理期,SOD不是抵御盐害的主要物质。  裂叶风毛菊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如下:  (1)经过不同时间的干旱处理,植物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MDA含量、SOD、POD及CTA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上升。说明在抵御干旱胁迫时,以上生理指标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裂叶风毛菊通过增加体内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缓解膜质过氧化伤害,从而对干旱胁迫表现出较强的耐受能力。  (2)叶绿素含量在干旱处理12d时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p<0.05),其余处理时间其含量变化不显著。说明短时间的干旱不会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影响。  (3)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干旱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在干旱初期可溶性蛋白起主要调节作用,后期调节作用下降。
其他文献
二氧化氯(ClO2)由于具有强氧化性,目前已被公认为是一种高效、低毒、快速、广谱的第四代新型灭菌消毒剂。β-环糊精是利用D-葡萄糖α-1,4糖苷键进行环状联结而成的化合物,能够包合
儿茶素类(catechins)为2-苯基苯并吡喃衍生化合物,属黄烷醇类化合物,主要类型包括儿茶素(catechin, C)、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 G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 EGC)以及表儿茶素类酯化产物(包括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 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
B类清道夫受体(the class B scavenger receptor,SR-B)是一种位于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主要包括SR-BⅠ、SR-BⅡ和CD36。SRB可与多种配基结合,其在细胞和组织中分布也较为广泛,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锌.银电池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对锌-银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更高的电压精度和更好的贮存性能。银电极是锌-银电池的正极,对锌.银电池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