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承诺到2030年左右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GDP的CO2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60%-65%。同时,《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造纸和纸制品业纸和纸板综合能耗到2020年下降10%。因此,准确地把握造纸和纸制品业碳排放特征,探究其驱动因素,对中国造纸和纸制品业开展节能减排意义重大。本文从国内外碳排放研究现状、中国造纸和纸制品业碳排放时空分布、碳排放驱动因素以及节能减排途径四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论文梳理了国内外碳排放核算方法、驱动因素以及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并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界定了造纸和纸制品业碳相关概念内涵和核算边界。其次,论文基于排放系数法,核算了1998-2014年间中国及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和河南6个典型省份造纸和纸制品业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同时,基于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和HWP碳储量核算法,估算了造纸用原木砍伐造成的碳排放以及纸和纸板碳库。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造纸和纸制品业碳排放量达117.5158Mt(Mt=109kg),其中81.35%的碳排放来源于煤炭燃烧,碳排放强度为1.5823 t CO2/万元。同期造纸用原木砍伐时流失的碳储量为10.0357Mt,纸和纸板碳储量年增长量为4.2047Mt,相当于抵消了造纸和纸制品业能源消耗碳排放的13.12%。再者,论文基于LMDI分解模型,探讨了中国造纸和纸制品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一步,基于Tapio脱钩系数和CKC曲线,分析了我国造纸和纸制品业碳排放和关键驱动因素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产出因素为造纸和纸制品业碳排放的主要促进作用,能源强度因素为主要抑制因素,除1999-2001年外,我国在造纸和纸制品业能源强度负向效应小于经济产出正向效应,无法抵消CO2排放量的增长。以1998年为基准年,2014年CO2排放量增加了73.4565Mt,其中能源强度和经济产出的贡献量分别为-141.5407Mt和214.7378Mt,贡献率分别为39.70%和60.23%。其中,就经济增长驱动因素而言,1998-2014年间我国造纸和纸制品业总产值和碳排放呈弱脱钩状态,且两者为“倒U”型曲线,当总产值为10667.22亿元时,CO2排放量达到峰值128.6187Mt。最后,论文基于中国造纸和纸制品业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低碳经济发展形势,结合前述研究结论,利用情景分析法,从优化能源与原料结构、推进综合整治和创新转型、遏制源头排放和增长行业碳汇以及加强政府监督和企业自治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造纸和纸制品业的节能减排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