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绿僵菌抗肿瘤活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测定与分离纯化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ecan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戴氏绿僵菌(Metarhizium taii)的抗肿瘤效应,并对其活性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检测分析。   方法:采用皮下移植瘤法,建立荷S180、B16实体瘤小鼠模型,观察小鼠体重、瘤重、死亡率、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存活时间延长率等指标,评价M.taii有效部位体内抗肿瘤效应;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M.taii中主要核苷类活性成分的指纹图谱;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法对M.taii抗肿瘤氯仿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利用磺酰罗丹明蛋白(sulforhodamineB,SRB)染色法测定分离纯化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结果:M.taii有效部位,在50mg/kg、100mg/kg剂量时对昆明小鼠荷S180实体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33.57%、57.88%;100mg/kg的M.taii有效部位对C57BL/6小鼠荷B16黑色素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为31.49%。M.taii有效部位能明显影响免疫器官指数,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的形成,并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向肺转移。进一步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分离与检测分析结果提示,M.taii含有尿嘧啶、胞苷、尿苷、2’-脱氧尿苷、肌苷、鸟苷、腺嘌呤、胸苷、腺苷和2’-脱氧腺苷等10种核苷类化合物,其中腺苷、尿嘧啶、尿苷是主要核苷类成分,含量分别为2388±94μg/g、1601±52μg/g、1295±57μg/g。从M.taii中分离鉴定出麦角甾醇,进一步的活性实验表明麦角甾醇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其对SGC-7901细胞的IC50为5.99μM。   结论:氯仿萃取部位是M.taii的主要抗肿瘤有效部位,明显影响免疫器官指数,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的形成,并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细胞B16向肺转移;建立了戴氏虫草中主要核苷类活性成分的指纹图谱;麦角甾醇是M.taii抗肿瘤有效部位的重要活性成分。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膜融合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现象,参与多种细胞活动,包括细胞融合,囊泡转运,细胞器的动态变化以及病毒感染。几乎所有这些活动都是由一
  基于超制图学的思想,建立模型将乘坐轻轨的时间距离换算成以米(m)为单位的空间距离。在此基础上,通过GIS 的地图投影空间变换方法,用换算出的距离重新定义两地间距离,变形原
会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