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几十年,微型金融在国际范围内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在扶贫及社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国内外政府、组织及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部分微型金融机构(MFIs)由于商业性资金的趋利性而从服务贫困人群转向追逐商业性利润,逐渐偏离了微型金融社会绩效目标。本文运用创新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基于30个发展中国家12年(2002-2013)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微型金融社会绩效、贫困减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是,对变量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通过因子分析法综合计算样本国家社会绩效评分;二是,运用面板随机效应回归模型研究微型金融社会绩效、贫困减少与经济增长三者间的相关性,而面板分位回归模型的采用则可以显示出在不同分位点上三者间不同的影响程度;最后,剖析微型金融社会绩效受各细分测量变量影响的程度,探究关注微型金融社会绩效的重要性。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是,在OLS和面板随机效应回归模型中,微型金融社会绩效与贫困程度显著负相关;在面板分位回归模型中,当贫困程度处于0.1至0.5分位时,提高微型金融社会绩效能有效减少贫困,但在0.75至0.9高分位时,此时提升社会绩效并不是减少贫困的良好途径。二是,贫困程度与经济增长互为显著负相关,但是贫困减少和经济增长较快的这种相互激励的作用在贫困度处于0.9高分位时将会变弱。三是,微型金融社会绩效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在发展中国家gdp增长速度的不同阶段,提高微型金融社会绩效都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四是,在微型金融社会绩效细分变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中可以看到,有效借款客户总量与gdp增长率呈正相关,平均贷款规模、人均贷款费用和笔均贷款费用与gdp增长率呈负相关,而借款人中女性客户所占比例与gdp增长率关系则不显著。微型金融为贫困减少和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为贫困减少都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在不同社会经济环境下,影响程度不一,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应该通过符合实际国情的合理控制等使其达到最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