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的石漠化是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到极端的表现形式,已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评价和模拟未来区域石漠化发展趋势十分迫切。文山州为云南省石漠化的重灾区,其分布广、程度深、危害大,使得文山州人口、资源及环境不平衡问题更为突出。同时,以往石漠化研究主要集中于分布特征、驱动机制及动态演化趋势分析,基于敏感性分析的长时间序列的石漠化动态演化研究不足。鉴于此,本文分析石漠化影响因子敏感性程度,并开展基于敏感性分析的文山州石漠化模拟预测研究,取得成果如下:(1)创新性地引入石漠化敏感性分区评价思路,重点开展基于敏感性分析的文山州石漠化模拟预测,深化了基于文山州敏感性分区状况和国家相关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退出机制政策约束的石漠化发育演化研究。(1)选取坡度、岩性、距断裂带距离、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多年平均降雨量、距居民点距离、距道路距离和土地利用类型等指标,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辨析了2016年文山州石漠化与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异特征,分析了石漠化影响因子敏感性,深化了坡度15-25°、灰岩、距断裂带、居民点及道路距离500m范围内、石灰(岩)土、植被覆盖度0-0.2、多年平均降雨量1202-1350mm、草地等石漠化发育重要敏感性因素。(2)构建了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相关系数和层次分析法,运用多因子加权求和模型,进行文山州石漠化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文山州石漠化敏感性分区与石漠化发育等级空间分布具有较高一致性。野外验证情况也印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较为合理。(3)以2000年和2008年文山州石漠化现状数据为基础,运用CA-Markov模型,模拟2016年石漠化空间分布状况,与现状数据对比,结果表明Kappa系数达0.7513,显示基于CA-Markov模型预测文山州石漠化发展演化模拟研究结果有较强的可靠性。根据石漠化转移概率矩阵,以文山州单一、综合敏感性分区状况和国家相关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退出机制政策为约束条件,构建了石漠化演化适宜性图集,开展了2024年文山州石漠化模拟预测研究。(2)摸清了2000—2008—2016年文山州石漠化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长时间序列文山州石漠化动态演变规律,为文山州石漠化防治提供技术支撑。(1)总结了文山州石漠化敏感性空间分布特征。2016年文山州南部、西部和中部地区为敏感性程度较高,如马关县夹寒箐镇及仁和镇、文山市德厚镇、麻栗坡县西洒镇及蚌谷乡等,而东部和北部地区为敏感性程度较低,如富宁县中北部、广南县北部地区。并预测了2024年文山州石漠化发育状况。2024年石漠化面积为4501.39 km~2,以轻度石漠化为主,石漠化主要分布于中部及西部地区,如广南县珠街镇、珠琳镇、八宝镇及黑支果乡、麻栗坡县铁厂乡及董干镇、丘北县舍得彝族乡及平寨乡、砚山县稼依镇等。(2)总结了长时间序列文山州石漠化动态演化规律。2000—2008—2016年文山州石漠化具有面积减少且变化较为显著、主导石漠化类型由重度转为中度和轻度的演变总特征;演变方式以不变型和单变改善型为主;演变方向以重度石漠化转为中度石漠化为主。2016—2024年文山州轻度石漠化减少和石漠化稳定面积最多,而重度石漠化减少和石漠化恶化面积最少。(3)结合文山州石漠化影响因子分析、石漠化敏感性分区和模拟预测的研究成果,针对性提出了文山州石漠化治理的防治建议:(1)充分利用石漠化影响因子分析及敏感性分区成果,分层次规划部署文山州石漠化防治工作,在石漠化高度及极度敏感的广南县八宝镇和麻栗坡县铁厂乡需分别关注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及距居民点距离等敏感因素,建议以封山育林及人类协助的生态修复为主,适度调整土地利用类型,着力恢复林草植被,提高石漠化区植被覆盖度。(2)高度重视基于长时间序列敏感性分析的石漠化模拟预测研究成果,提出前瞻性措施建议,明确石漠化集中治理方向,对2024年模拟预测中度及重度石漠化区,如广南县珠街镇、八宝镇及黑支果乡、丘北县舍得彝族乡及曰者镇、富宁县归朝镇等,对2016—2024年石漠化恶化区,如广南县八宝镇、黑支果乡、旧莫乡及莲城镇、砚山县干河彝族乡及稼依镇,文山市德厚镇及马塘镇、丘北县树皮彝族乡、腻脚彝族乡及锦屏镇等,重点开展石漠化治理工程的规划及实施,为改善文山州乃至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