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资料采集: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入选患者为:1)年龄为32-79岁(平均55.51岁),其中男女随机;2)头颅CT提示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损伤基底节区内囊;3)血肿量为20-70ml(平均35.04ml);4)自发性脑出血;5)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 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大于8分。排除标准:①凝血机制障碍。②存在颅内或全身感染。③合并严重心、肝、肾、肺等疾病或功能衰竭。④有过同侧脑卒中病史,并遗留肢体功能障碍。⑤明确诊断为颅内肿瘤、脑血管淀粉样变性、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合并出血。⑥依从性不好者。 分组:患者共80例,将所有的患者按照血肿量及家属对治疗方式的选择随机分为A、B1、B2、C四组。A组(内科药物保守治疗);B1、2组(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C组(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中A与B1组患者出血部位、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等指标无明显差异;B2与C组出血部位、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等指标亦无明显差异。微创及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组在病后48小时内行手术清除血肿,术后和药物治疗组一样予常规治疗。随访观察:比较患者病后1月内死亡率;病后1月、6月对生存患者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比较病后各种并发症发病率。结果: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在患者病后1个月内死亡率与开颅组和内科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微创组于治疗后1个月随访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其他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随访神经功能评分较开颅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药物保守治疗组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同样各种并发症发病率除颅内感染外较开颅组和内科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采用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在病后死亡率上较其他治疗方式无明显差异;2.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降低患者NIHSS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患者预后;3.同样微创穿刺治疗可显著地减少除颅内感染外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