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M全光网络中路由和波长分配问题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有效的分配光纤和波长既是WDM全光网络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对以往的RWA算法有了较为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针对博弈论的RWA问题模型。在我们提出的问题模型中,每个连接请求都被赋予了一个权值,代表被成功响应时发出连接请求的用户付给全光网络的报酬。建立连接请求的过程可以看作一个博弈的过程。本文研究的是在所有用户都给出了报酬值的情况下,如何响应这组连接请求使得网络获得的报酬之和最大。针对论文中建立的问题模型,我们设计了一个相应的RWA算法,叫作LPC-RVL算法。LPC-RVL算法把RWA问题分成路由和波长分配两个子问题分别解决。在路由算法中,引入了链路损耗的概念。每条链路上的损耗值和此链路上剩余的波长数成反比。Dijkstra算法用来为每一个连接请求寻找一个最短路径路由。在波长分配算法中,引入了相关连接请求集合和权值损失的概念。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对相关连接请求集合中的连接请求的权值损失之和最小的波长才会被选择。为了对LPC-RVL算法性能进行评估,本文给出了一个普通的RWA算法,叫作LHC-FF算法。LHC-FF算法仍然使用Dijkstra算法为每个连接请求寻路,但是每条链路的损耗值不再随剩余可用波长数变化,而是固定值1,当可用波长数为0时变为无穷大。波长分配算法使用经典的First-Fit算法。从仿真结果看,针对我们提出的问题模型,LPC-RVL算法性能优于LHC-FF算法。
其他文献
目前,随着移动用户群的迅速增长和移动业务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之一的TD-SCDMA系统,已经难以很好的保证用户的满意度,因此引入了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
随着工业制造精度的不断提高,传统总线越来越多的表现出速度慢、数据量小的缺点。另一方面,一种将计算机网络应用于工业控制的总线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这就是工业以太网。Eth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机器若要真正实现智能化,则必须要能够理解人类的情感,所以对于人类语音情感识别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用柏林语音情感库,在传统SVM用于语音
作为认知无线电系统的关键技术,频谱共享技术能够在不干扰授权用户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开放授权频段实现授权用户和认知用户共享频谱,成为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变换域
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天线行业的勃勃生机,在众多天线中,微带天线以其重量轻、低剖面、造价低、易于载体共形以及能与有源电路集成等突出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天线研
移动通信是通信领域中最具发展前途的一种通信方式。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满足移动用户对高速、宽带数据传输业务不断增长和更高质量的要求,需要对现有物理层的关键技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在列车上测量GSM-R频段电磁信号的实际需要,设计一款工作在885MHz~935MHz的接收天线,要求在该工作频段内天线的驻波比VSWR≤2(回波损耗S11≤-10dB)、各频
随着移动设备的硬件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智能手机具备音频、视频文件播放、QQ聊天、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等功能,它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