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由稳定状态进入不稳定状态,破裂、形成溃疡,并在此基础上并发血栓形成,是造成临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最重要的病理基础。介入治疗的兴起,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AS造成的管腔狭窄,但并不能逆转改变AS的生物学进程。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可明显减少冠脉事件的发生,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药物干预稳定AS斑块,已成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冠心病、ACS属中医“胸痹”、“真心痛”范畴,病机有本虚标实之分,本虚多为气虚、阴虚,标实则以血瘀、痰浊、寒凝、气滞多见,然而“血瘀”之病机贯穿于冠心病发病的整个过程。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冠心病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切实的疗效。活血化瘀中药可通过降脂、抗血小板粘附聚集、改善血液粘稠度、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等多种途径发挥抗AS的作用,但对不稳定斑块有无干预作用尚未见报道。研究活血化瘀药及其复方加强AS斑块的稳定性已开始成为医学研究关注的课题。研究目的:本论文分两部分研究进行,1. 临床研究,确定药物及剂量,为实验研究作铺垫;2. 实验部分旨在观察6种常见的、有代表性的活血化瘀药及复方芎芍胶囊对AS斑块稳定性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为活血化瘀中药及其复方在防治心血管事件的应用上提供科学依据,为丰富活血化瘀治则和中药学理论提供科学资料。研究方法:1. 临床研究:观察了95例ACS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47例,急性心肌梗塞48例)的中医证型分布以及中药汤剂中活血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实验研究提供临床选药依据和药物剂量参考。2. 实验研究:选取ApoE基因缺陷小鼠为AS动物模型,“西方膳食类”饲料喂养至20周龄后,随机选4只小鼠以观察基础AS病变水平。其余动物随机分成9组:模型组、对照组(辛伐他汀)、中药组(丹参、赤芍、川芎、三七、酒大黄、桃仁和芎芍胶囊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继续喂养13周。处死动物,摘眼球取血,开胸取出心脏和主动脉。按照Suzuki等确立的方法,每只小鼠的主动脉根部取4个相同的切面切片,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1) 主动脉根部形态改变:斑块面积、脂质核大小、最小纤维帽厚度、胶原含量以及AS斑块内的细胞成分;2) 血脂改变;3) 炎性指标: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斑块内单核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