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几丁质降解酶系基因家族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丁质降解酶系主要包括几丁质酶、β-N-乙酰己糖胺酶和几丁质脱乙酰酶三类,是昆虫体内调节几丁质代谢的重要酶类。本研究以褐飞虱为研究对象,对三大几丁质降解酶家族基因进行了序列、系统发育及表达模式的分析,并利用RNA干扰技术探索了在褐飞虱体内的生物学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褐飞虱基因组和转录组的搜索比对,共确定了几丁质酶基因12个、β-N-乙酰己糖胺酶基因11个、几丁质脱乙酰酶基因4个。对6个目的昆虫物种中3种几丁质降解酶基因家族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几丁质酶基因聚类为10个分组;β-N-乙酰己糖胺酶基因聚类为较为模糊的5个分组,仅NAGidase组明确;几丁质脱乙酰酶基因聚类为明确的5个分组。2.基因表达模式的检测结果显示,12个NICht中有8个、4个NICDA中有3个在体壁中大量表达,并且在蜕皮期周期性表达;NlCht4主要在雄性生殖系统尤其是附腺中大量表达;而NlCht2、NlIDGF和NlENGase则主要在雌性生殖系统中表达且所有发育阶段均有表达;消化道特异的NICDA3在所有发育阶段皆有表达且表达量稳定。在褐飞虱不同发育阶段除NlHex4显示出较为明显的蜕皮阶段周期性表达外,NIHex1、NlHex7和NlHexll也具有类似表达模式,其余7个基因在各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且表达量稳定;11个NIHex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分布较为广泛。3.利用RNA干扰技术对褐飞虱几丁质降解酶家族基因功能的系统研究,发现分别将NICht1、5、7、9、10; NlHex4; NICDA1、2、4等9个基因干扰后,褐飞虱若虫出现蜕皮困难的致死表型:旧表皮自胸背板处开裂但并未全部褪去,或旧表皮并未开裂但虫体变细长,并最终蜕皮失败死亡。其余18个基因单独干扰均未出现明显的形态异常或高死亡率的表现。但将NlCht7和NlCht2、NlCht3、NlCht6、NlCht8进行组合干扰后,出现了褐飞虱的足前端附肢的趾钩消失,最终导致死亡的表型。基于上述结果,我们提出了褐飞虱几丁质降解参与酶的“5+1+3”模式:即褐飞虱完成蜕皮过程至少需要5个NlCht,1个NlHex和3个NlCDA的共同参与。本研究为深入理解不完全变态昆虫,尤其是刺吸式口器的半翅目昆虫中的几丁质代谢途径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新型生物农药的研发和基于RNA干扰的褐飞虱防治提供了潜在靶标。
其他文献
进度检测,是根据“赢得值”原理,按照工作分解结构(WBS)逐级向下分配工作权重,再将实际完成工作的权重和计划完成工作的权重逐级向上汇总,来量化WBS各层级以及项目总体进度的
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卷烟厂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统一安排,于2010年试点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并顺利通过了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在胃肠癌患者首次行FOLFOX6方案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临床路径护理表,将首次行FOLFOX6方案化疗胃肠癌患者92例,随机分成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
《化妆品分类规范(征求意见稿)》日前进行了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了化妆品将按人群进行分类,特别是婴儿和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其生产和监管将要区别对待。我国儿童化妆品目前
报纸
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idae(Miquel)Samson)是我国分布广泛,极具生防应用潜力的虫生真菌。本文以蚜虫为试虫,从不同来源的蝉拟青霉菌株中筛选出对中药材板蓝根蚜虫(Lipaphis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变电站蓄电池对直流系统的可靠供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测量蓄电池内阻可掌握蓄电池性能情况。分析了不同测量方法在蓄电池内阻测量中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优化
集体土地征收制度以对土地被征收的农民集体进行补偿为基本条件,《宪法修正案》第20条是征地补偿立法的宪法依据。我国法律关于征地补偿义务主体的规定不统一,实践中通常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