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风脱神秘化的考察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xn80516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誉为“俳圣”的松尾芭蕉是日本最杰出的俳谐作家之一。他吸收了贞门和谈林俳谐的精髓而又超越了它们,开创了蕉风俳谐,使俳谐达到了艺术的高度。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俳句,创立了以枯淡闲寂为代表的蕉风俳谐,使俳句从低俗的文字游戏升华为极具审美特色的文学体裁之一。芭蕉的作品有《次韵》、《虚栗》等早期俳谐选集,之后又有《野游纪行》、《笈之小文》、《奥州小道》等俳谐纪行文,并且还有许多俳谐收录在《俳谐七部集》中。芭蕉的俳风有“风雅之诚”、“不易流行”、“闲寂”、“纤细”、“轻淡”等。关于这些,可以从初期宗房时代到江户迁居以及最后各地漂泊的几次人生变迁中体味。本文主要是从蕉风形成的早期、发展期、成熟期的角度,根据芭蕉的俳句以及写给弟子们的书信等追溯他自身内心的种种变化,以不同时期中对已被神秘化的芭蕉的评价和认识的考察为中心进行研究。论文分为三章:由第一章初期像隐绘一样的芭蕉和第二章迁居草庵的芭蕉以及第三章开始走向游历生活的芭蕉这三章内容组成。芭蕉最初走入俳谐世界的时候,并非是马上就被人们认可和接受的。芭蕉从伊贺的少年时代到第一部发句作品的出现,作为初期宗房时代的俳谐,是一种所谓“贞门”风格的、一种游戏的、被当时社会风潮所影响着的形式。自身的生活在当时并没有影响到芭蕉的文学创作。之后,成长期的芭蕉经历了江户迁居到深川入庵,受到社会风潮和西山宗因的影响而倾向于谈林风。由于参禅和对庄子的倾倒开始指向汉诗文调,从那时起也开始表现出对清贫生活的向往。在《野游纪行》的旅行中,不仅仅是文辞,庄子精神对芭蕉的影响表现的比较突出。另外,芭蕉对于自身的沉淀以及对于像西行和宗祗那些漂泊诗人的憧憬之心也很强烈。通过野游之旅,芭蕉俳谐的共鸣者增多,芭蕉开始怀揣自信以“疯狂人”的生活方式走向属于自己的俳风世界。《笈之小文》《更科之旅》的时期,蕉风俳谐的理念趋于形成。到了蕉风确立期的《奥州小道》之旅,既没有了《野游纪行》时期的悲壮感,也进一步将自身的疯狂人形象客观化,同时滑稽化的低俗表现也已消失。可以说在芭蕉对能因的思考、对西行的爱慕、对旅行的向往的种种背景下能看到他在旅途中寻求风雅之心的淡淡人生价值观。晚年的江户生活和最后的旅行从传统题材中追求新意,或着眼于日常百姓生活,或使用俗语,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芭蕉的“高悟归俗”。芭蕉艺术的探求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在蕉风的世界里或者是蕉风形成的过程中一定还有着更神秘、更值得推敲的地方。然而,笔者所考察的仅仅是其冰山一角,作为今后的课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正>向日葵那种带着金属般质感的金黄,那种散发着令人心旷神怡的微笑,向日葵,以一种永远向阳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只要有阳光,它就充满乐观的微笑。生命是一种不知终极的旅
期刊
“写生”本指直接对实物或风景进行描绘的一种作画方式,亦指以此种方法所绘制的画作。正冈子规将西方绘画术语引入俳句的创作论,提出了“写生说”。正冈子规在“写生说”中提
油用牡丹特殊的生物学特性造成了栽植过程中"假活"现象多发,严重影响了油用牡丹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油用牡丹"假活"现象产生的原因着手,提出了预防油用牡丹产生"假活"现象
本论文对宫泽贤治文学中的中国形象进行了研究。宫泽贤治的文学作品中,与中国相关的内容并不少。这些中国元素涉及民俗、文化、美术、天文、地理、医学等广泛领域。宫泽贤治
<正> 我国利用蛇类的历史渊源流长,伴随着古老传统医药的创立和发展,蛇类应用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已经或正在为我国各民族的康复保健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蛇类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生态村镇规划既需要立足于现实,又需要维护村镇公共利益和农民长远利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现,发展经济、留住人口、保护环境、传承文化、实现整体现代化。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美国历代作家都记述了人们的寻梦历程。克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也探索了二战后的年轻人对美国梦的追寻。尤其是以迪安.莫里亚蒂
本文从民办高校教育成本管控相关概念概述入手,着重分析了民办高校教育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探索了民办高校教育成本管控问题的方法和优化对策,以完善民办高校的教
鲁迅的每一类作品都有说不尽的内涵,通过"黑夜意识"这个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单独阐述的角度,来解读鲁迅的散文集《野草》,从而进一步展现鲁迅丰厚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