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Keng) Keng f.)是我国南方主要野生混生竹种之一,笋材两用,在福建、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普遍生长。其成林较快,笋期长、产量高且营养丰富,具保持水土和美化环境等生态效益。目前苦竹栽培面积的扩大不能满足生产实践上需求,这是由于相关研究仍很薄弱。本文系统研究了苦竹笋用林的生长因子,各部分生物量比例,地上部分含水率;研究了单位立竹数和年龄结构对笋产量的影响程度;研究了无机肥中NPK的不同配比、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笋产量、笋品质及竹叶NPK含量等的影响;研究了有机肥与生长调节剂不同量的配比对笋产量的影响;研究了含相同量NPK肥料的不同种肥(无机肥、有机肥和复合肥)对苦竹笋品质的影响,并与不施肥处理之间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将本文研究内容与前人相关成果结合,总结出一套苦竹丰产培育技术体系。主要结果如下:1、竹高随着年龄的增加先变低后变高,其中1a生苦竹竹高分别是2a生和3a生的1.19倍和1.13倍;胸径、冠幅和单株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3a生苦竹的胸径、冠幅和单株生物量分别是5.17cm2.51cm、7.47kg。2、苦竹鞭生物量所占百分最高,1a生、2a生和3a生的竹鞭分别为54%、27%、34%。其次为竹秆,随年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但变幅不大,生物量所占变幅最大的为竹叶。3、在地上各器官中,竹叶的含水率最高,随年龄先增后减,但变幅不大,较为稳定。la生秆的含水量在地上部分各构件中所占百分比最高,为66.73%,分别是2a生、3a生的1.76倍和2.13倍。各年龄苦竹秆和枝含水率随竹高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la生苦竹秆和枝的含水率最高,分别为72.94%和68.71%;各年龄苦竹叶含水率相对稳定。4、苦竹发笋时期为3月中旬至5月中旬,各处理发笋趋势为先增后减,其中盛期时间为4月上旬至中下旬,约20d,占总发笋量的57.45%。处理6的发笋总数最高,即经营密度为12500株·hm-2,年龄结构以1a生:2~3a生为1:1时发笋量最大。九种处理方式的退笋率维持在24.00%至33.33%之间,经过合理的挖笋,留笋成竹的数量保持在4000株·hm-2至6500株·hm-2之间,可降低不同处理对发笋数的影响。各竹笋产量因子的回归方程均不显著。5、无机肥九个处理的平均退笋比例为36.5%,影响出笋量和成竹数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为施肥总量>NPK比例>施肥方式,最优水平组合为NPK比例3:1:2,施肥总量2000kg·hm-2,施肥方式为撒施。各时期竹笋的个体重以盛期最重,其次为末期,影响个体重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为NPK比例>施肥总量>施肥方式,最优水平组合为NPK比例3:1:2,施肥总量2000kg·hm-2条状沟施。6、竹笋和竹叶中N、P、K含量一致,均为随着相应肥料比例的增大而增大,且影响其各因素主次关系相同:施肥总量>NPK比例>施肥方法。竹笋和竹叶中N、K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与施肥量呈正相关,而P的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施肥量为1600kg·hm-2时达到最高。7、还原糖、总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的各因素最优水平组合为NPK比例5:1:2,施肥总量1200kg·hm-2,条状沟施或撒施。粗蛋白、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的各因素最优水平组合相同,均为NPK比例3:1:2,施肥总量2000kg·hm-2,撒施。NPK比例和施肥总量是影响出笋量、成竹数及个体重、笋营养物质、叶片养分含量的主要因子,施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肥料的利用率,其作用不容忽视。综合得出各因素以NPK比例3~5:1:2,施肥总量1600~2000kg·hm-2,条状沟施效果较好。8、施有机肥和生长调节剂对出笋产量有明显促进作用,其回归方差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对退笋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个体重改良效果不显著。处理6产量最高,为8238.25kg·hm-2,即最佳组合为施有机肥量为1.25t·hm-2,施生长调节剂量为5ml/株。以有机肥增产效果显著,生长调节剂增产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产量先增后减。9、施肥可提高笋中N、P、K元素的含量,且不同种类肥料对竹株养分供给能力有影响,施肥与不施肥处理差异显著,3种肥料处理之间笋N含量差异不显著;复合肥与无机肥处理之间,P和K元素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与有机肥处理差异显著。10、不施肥处理还原糖、总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分别是三种肥料处理平均含量的1.922、2.361和4.063倍。有机肥处理的粗蛋白质、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25.933g·(100g)-1、19.505g·(100g)-1和6.166g·(100g)-1,其次为无机肥和复合肥,不施肥处理最低。各处理对粗蛋白质、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的差异影响显著。3种肥料处理与不施肥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3种肥料处理之间,复合肥与无机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它们与有机肥处理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