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强化对党员干部权力使用的监督,完善有关机制和制度,坚持把权力牢牢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管人管事,逐步完善权力运行流程和体系,对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体制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深化改革,逐步构建起科学完善的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监督方面,逐步将监督重点放在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上,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对权力使用的监督和制约,特别是要强化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的监督,要加强审计上的监督和行政上的监察。对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的审计作为一项具有我国特色的审计监督机制,在这种反腐高压态势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对促进完善我国的权力监督体系、加强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的监督管理和惩治预防腐败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在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目标在于科学运用运用审计结果,这要求在实践中审计委托部门、审计机关、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等职能单位和部门通力配合和协作,确保审计结果得到科学的运用。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地介绍了当前我国各地审计机关开展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也称“乡镇主要领导”,包括乡镇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即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下同)经济责任审计所处的现实环境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并简要阐述了以往不同学者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和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简要概述了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在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运用情况,为后文分析研究东乡县A镇党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做足理论铺垫;第三部分分别从准备、实施、报告三个阶段详细地分析东乡县A镇党委书记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全过程;第四部分结合前述案例提出当前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在顶层设计、评价体系、保障措施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进行相应的原因分析;第五部针对前文中归纳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明晰责任、完善法律支撑、细化评价体系、强化结果运用、强化后勤保障等方面采取措施,以规范和完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提升审计效果;第六部分通过系统整理、归纳、总结前五个部分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有关观点,提炼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通过搜集与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有关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多角度分析比较本文所研究内容相关的各种基础理论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的观点,同时运用了规范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归纳和演绎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三结合”方法,以东乡县A镇党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为例,分析当前我国各地审计机关开展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顶层设计滞后、评价体系不全、人才培养不完备、保障措施不到位等方面的不足和缺陷。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要多层次、多角度、多手段完善我国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例如可采取明晰责任划分、完善指标评价体系、强化结果运用、强化后勤保障等措施来识别审计风险并加以防范。希望本文能在识别风险、采取防范措施等方面,为今后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为规范、完善乡镇党委政府特别是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权力监督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