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笔名弗拉基米尔·西林,是一位俄裔美籍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洛丽塔》、《微暗的火》,以及《爱达》等。他的成名作《洛丽塔》是二十世纪最饱受争议的小说之一,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关注。近几年,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洛丽塔》进行研究,例如小说中的主题和后现代主义特征等,然而,有关陌生化的文章却不多。在这个情况下,本文作者用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研究《洛丽塔》,从陌生化手法分析《洛丽塔》,有助于吸引读者对小说本身及其艺术手法的兴趣,并引起读者对小说创作的思考。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该术语由什克洛夫斯基在其文章《作为手法的艺术》中首次提出。“陌生化”简单地说就是使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奇怪。通过对惯常思维限制的突破,陌生化可以再次唤醒人们对习以为常的事物的兴趣。本文从三方面分析《洛丽塔》中的陌生化手法。首先,在第一章节,作者讨论了小说语言上的陌生化。在小说中,语言的陌生化主要是通过诗化语言和文字游戏两个方面得以实现。诗化语言给读者们带来了审美乐趣。大量文字游戏的存在对读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文字游戏增加了阅读难度,阻碍了读者的认知,从而延长了审美过程。其次,笔者讨论了小说中的叙事技巧。变换的叙事视角使叙述者处于有利地位,为自己辩解。悬念极大程度上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离题的运用则有助于增加读者的审美时间。最后,戏仿是纳博科夫小说的关键词。在《洛丽塔》中,纳博科夫对传统童话故事进行了改写,打破了读者固有的接受模式,颠覆了他们的传统的认知。对童话故事的戏拟在给读者惊喜感的同时,也使读者对作家的创作观有一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