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口腔是一个复杂而完整的微生态系统,有着特定的结构、温度、湿润度及食物残渣来源的营养物质,为口腔内所有微生物的定植与繁殖提供着适宜的环境及条件。当口腔唾液p H值保持在6.6~7.1时,口腔中的多种微生物之间、宿主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动态的平衡,同时参与着机体的新陈代谢、免疫、营养及维持着口腔健康。本课题从菏泽家政职业学院选取符合要求并自愿参与实验的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课题需要选取一天中的18个时间点,连续7天测试学生口腔唾液p H值,并对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情况检查及口腔健康问卷调查,以探讨学生口腔唾液p H值与口腔健康、口腔生活习惯之间的规律。目的:通过本课题研究学生的口腔唾液p H值与口腔健康、口腔生活习惯之间的规律,提出建议和对策,为菏泽市职业学院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方法的选择和时机提供理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口腔疾病防治的能力,也可为个体对口腔疾病患病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从菏泽家政职业学院选取符合要求并自愿参与实验的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学生每天选取18个时间点进行测试口腔唾液p H值并记录7天。编制《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学生口腔健康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学生自填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编制《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学生口腔健康调查表》,对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并记录数据结果。结合口腔唾液PH值、口腔健康状况、口腔生活习惯三组数据,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通过对学生每天18个时间点的口腔唾液p H值监测并记录7天,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口腔唾液p H值存在着动态的变化规律:口腔唾液p H值在‘清晨起床当即’时处于最低值,早餐前升高,三餐的‘餐后立即’时口腔唾液p H值处于最高值,三餐的‘餐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口腔唾液p H值逐渐降低,临睡前的口腔唾液p H值稍微升高。学生不同时间点的口腔唾液p H值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50名学生口腔健康调查中,检出龋病27例,患龋率为54%。检出患龋未充填牙数(D)为42颗,因龋缺失的牙数(M)为6颗,患龋已充填的牙数(F)为14颗,DMFT为62。牙龈出血检出率为40%,牙石的检出率为48%。女生患龋率明显高于男生,男生的牙石和牙龈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3、学生不同时间点的口腔唾液p H值与口腔健康状况的规律:清晨起床当即有龋齿组口腔唾液p H值低于无龋齿组口腔唾液p H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晨起床当即、早餐前、早餐后立即、早餐后5分钟、早餐后10分钟、早餐后15分钟、中午10点、临睡前8个点的口腔唾液p H值与DMFT指数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睡前的口腔唾液p H值与CPI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4、学生口腔唾液p H值与口腔卫生习惯的规律:刷牙二次或以上的患龋学生的口腔唾液p H值低于刷牙不足二次无龋学生的口腔唾液p H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刷牙二次或以上对患龋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常吃甜食对学生患龋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学生的口腔唾液pH值每天随刷牙、进食、睡眠等因素存在着动态的变化。2、学生的龋齿、牙龈出血、牙石检出率较高。女生患龋率明显高于男生,男生的牙石和牙龈出血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起床立即时口腔唾液p H值最低对患龋率有重要影响,口腔健康状况不佳。3、学生经常吃甜食和刷牙次数少是口腔唾液p H值低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容易导致龋齿的发生,学生口腔健康保健意识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