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脉络看中国城市广场设计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klc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城市广场传统,西方学者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首先是卡米诺·希特,早在百年前,在他1889年出版的《遵循艺术原则的城市设计》一书中,这位设计的先驱针对工业化对欧洲城市的破坏提出了严厉批评。他极力赞颂中世纪欧洲城市的那种曲折多变灵活空间以及这种空间的宜人尺度,他更赞叹这种空间里蕴含的人文精神。上个世纪初,一批学者针对城市广场这一课题开始了专门研究。值得一提的有比德尔、布林克曼、岗特尔以及李瑟尔等,他们的研究都停留在空间层面。第二次世纪大战以后,城市广场的研究从单一的空间分析扩展到了社会学背景的探讨,历史发展线索的追踪常常成为学者们研究的手段。其中,贝纳沃洛、艾克里以及韦伯的研究有着较大的影响,由此推动了战后人们对空间形态的研究。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也引进了不少国外城市设计的优秀文献,国内的学者也进行了扎实的探索,其中,以齐康、王建国为代表的东南大学学者的研究为国人展示了一个非常全面的城市设计的轮廓;洪平亮的《城市设计历程》则为读者简要介绍和分析了城市设计思想及手法的历史变迁以及导致这种变迁的社会历史背景。而直接针对城市广场的研究只能列举王珂等人的《城市广场设计》,虽然该研究只能停留在对概念和设计原则的粗略介绍层面,但也为我们认识城市广场这一外来文化提供了资料。   城市广场是一种古老的文化,直到今天它还是生机勃勃。城市广场是一种伟大的传统,它影响并改变了许多文明的进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始,我国国内各大城市逐步兴起建造城市广场的热潮,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政策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沉寂了一段时期的城市建设,悄然在起着变化。由于缺少整体感和良好城市设计的控制,一些广场周边新出现建筑南辕北辙水平参差不齐,严重破坏了广场的格局,政府领导和市民对此十分敏感,试图采取些措施控制混乱,当时,有些非常认真的城市举行过广场规划设计竞赛,结果都不错,参赛者提出很多切合实际地研究成果和建议,可惜因缺乏审批程序的认定,这些对广场的未来发展规划很有益的竞赛获奖方案,很难得到一个有效的实现。然而这些广场原来表现出的缺乏:功能单一尺度过大,空旷简单,缺少城市广场应有的特色和活力等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城市广大市民期望有更多的开放公共空间场所,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活动的需求,这种需求随时都在寻找机遇,从来没有停止过。进入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城市化建设突然进入加速期。经济因素的活跃和市场经济的推动,有些先进的城市好像一下子就很有钱了,借助于国庆50周年纪念,借助于千年之喜的机会,一些大城市在大规模地修建城市广场令人瞠目。有的城市提出三年建造十个广场,其实细想一下这种目标也许不算过分。解放后,种种原因使中国城市的建设被缓慢地搁置下来。六十年代后又寂静了30年,积蓄的力量和热情一旦进发出来,必然是急风暴雨式地前进,仔细考察研究国内近几年修建的城市广场,大多尺寸偏大,周边的建筑并未形成良好的围合,因而很难衡量广场的空间品质和艺术性。   对中国来讲,城市广场是一种来自异国的文化现象,但它正极大地改变着中国人的生存空间。不同文化的碰撞本应该激发新的思想,但是盲目的文化移植导致了城市空间的畸形,片面的理解和简单的模仿使这一伟大传统中的和谐与生机荡然无存,结果造成城市空间的荒芜。因为中国历史上缺少城市广场这一元素,所以本文的研究借助于西方的城市广场成熟的标准进行研究。   本论文共安排了六个部分。其逻辑结构是:   第一部分是城市广场的界定、起源及特点,主要对中国广场的起源、广场的定义以及广场的分类进行了说明。   第二部分是有关西方城市广场的发展演化。当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研究时,我们需要有统一的理解,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对问题进行不断前仆后继的深入研究。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有关西方城市广场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及其特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城市广场的发展。   第三部分是城市广场的舰划建设原则。这部分从宏观的角度给出了广场建设的原则:实用性、美学和文化原则。   第四部分是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的要素分析。这部分的研究从城市历史学、城市社会学、空间形态学和空间类型学这四方面展开。借助于西方成熟的广场建筑标准对城市广场的规划原则进行了系统的解释。   第五部分是我国城市广场规划案例分析。这部分对中国目前典型的四大广场进行了分解分析,得出中国广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与西方的广场相比较突出了中外文化结合的冲突。   第六部分是对我国现代城市广场规划的思考与问题探讨。这部分内容总结了中国现代广场的一些典型特征,指出了广场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本论文试图系统、理性、客观、全面、深入地描绘一个城市广场的完整画面,并期望纠正一些概念上的误区。本论文立足于社会学的角度,对城市、广场以及与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广场的历史脉络解析广场的设计。这种研究方法出自笔者的信念:人的活动是空间产生的源泉,同时也是衡量空间真实性及品质的标准。空间的状态对人的活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两种要素共同构成城市广场的内涵,决定城市广场的品质。所以,对她的描述一方面取决于人的活动的特征及其社会学意义;另一方面取决于人的空间感受,即空间品质。因此,本研究将在城市历史学、城市社会学、空间形态学和空间类型学这四方面展开。   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西方学者对社会学、行为学以及视觉心里学的分析,对于中国文化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决定西方城市广场的诸多要素对于中国的城市建设也应该具有借鉴意义。   城市广场是一种社会需求,它体现着一种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高级属性;城市广场是一段历史,它记载着一种城市文明的进程;城市广场是一种传统,它影响了整个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城市广场是一种符号,它传达着一种特定文明里对城市生活的特殊理解;城市广场是一件奢侈品,因为它并非出现在每一种城市生活里面;城市广场是一种空间,它蕴含着城市生活的精华。城市广场始终处于一种运动状态,它的构成、它的特征、它的属性以及它的角色都在不断的变化。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角度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城市广场的发展史,借助于西方广场的社会品质及建筑类型,找出我国广场发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自银行改革以来,我国银行业进入了全面竞争的时代,同时,银行竞争同质化也逐渐为人们所关注。   现有对银行竞争同质化的研究,忽视了对于信息技术所起的作用,是一个明显的
学位
介绍了高密度澄清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的工程应用分析了其运行效果,结果表明高密度澄清池具有占地面积小、土建投资省、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率高等
宏观经济变量是影响股价指数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自相关分布滞后模型,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研究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
一般来说,金融发展包括两个维度——金融深度(FinancialDepth)和金融宽度(FinancialBreadth)。金融深度是指金融资产的数量增加,金融宽度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能够使用更多更便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以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为主要特征,以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为核心内容,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运行机制,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增长。斯蒂格利茨
过敏性紫癜患者的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粘膜形态改变博兴县人民医院(256500)程玉梅胡翠萍1995~1997年,我们对7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了纤维胃镜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12~37岁
自 1998年以来 ,应用降纤酶治疗急性心脑血管梗死收到满意效果。现将 2 18例患者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18例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 18例为心肌梗死
近年来,在全球注重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的大背景下,氮污染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农业作为氮污染的主要来源,这使得农产品贸易隐含氮污染的研究成为学术界新的关注点。本文测算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欧盟(27国)、亚洲(日本、韩国、印度和香港)和北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间农产品贸易中的隐含氮污染以及隐含氮流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回归模型,从农产品贸易出口量,能源消耗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三个角度,分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各个方面的要求,我国很多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的汽车工业。随着车辆的广泛使用,交通事故也在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