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激励追求的是把企业管理者的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与所有者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统一起来。股权激励的实施,对企业的管理经营者的意义在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所服务经济主体的拥有者,从而管理经营者的劳动报酬受到股票价格的影响,股票价格随着管理者的经营业绩的波动而波动,管理者想要得到丰厚的报酬就要做出好的经营业绩。股权激励对于提升公司价值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当管理者想要获得高的报酬,而经营业绩又不够好时,管理者就有可能想法设法地提高公司业绩,也就不可避免地会进行盈余管理活动。应计盈余管理是通过操纵应计利润来提高业绩,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操纵经营现金净流量来提高业绩,应计盈余管理行为操作简便,更易被管理者所运用,但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和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管理者也偏向于施行真实盈余管理,由于真实盈余管理相对隐秘。两种手段各有所长,都应该得到关注。在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筛选2009-2013年施行中的664个股权激励计划作为对象,实证分析考察了股权激励的有效期,占发行当时总股本的比例、标的物与应计、真实盈余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股权激励有效时期越长,管理者的盈余管理水平就会越低。股权激励有效时期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水平明显负相关;占发行当时总股本的比例越大,管理者的盈余管理水平就会越高。占发行当时总股本的比例与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显著正相关。股票增值权(A)与盈余管理水平正相关,股票期权(0)与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限制性股票(R)与盈余管理水平的相关性不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