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判文的文学性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zhz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判文,经过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演变时期,到了唐代,已逐渐脱离了其断案的实用性目的,由一种公文体转变成了脱离判案事实的兼实用性与文学性一体的文体形式。这与唐代的科举制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唐代的科举取士,增加了书判拔萃科,判文的写作成为了考试内容的重中之重,判文的内容,也由从前的判断实际案情,演变为以虚拟案情甚至是经籍问目为题的考试题目。在这种情形下,判文的地位在文人中乃至全社会有了极大的提高。由于科举的推动,判文在唐代社会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学性风尚,判文的写作从考试的推动转变为自觉的文人创作,文人受到南北朝骈俪文风的影响,大量的唐代判文作品带上了浓厚的文学性气息。   唐代判文作品留存数量较多,《全唐文》从卷147到卷985均收有各阶段的判文作品;《文苑英华》从卷503至552的50卷中,专门收录唐代判文1000多道。唐代判文不乏一些大文学家之作,最著名的判文作家应属张鷟和白居易了,他们所留存的《龙筋凤髓判》和《百道判》也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判文别集。   唐代判文作品直至唐末五代,在风格上也始终未能跳出骈体文的窠臼,直到宋代这种文风才有所转变。但正是因为唐代判文以骈体写作的形式,才促使其与文学有了不可割裂的联系,因此,探讨唐代判文具有文学性的表现才有了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本文的写作,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唐代判文的基本情况,包括唐代判文的文体溯源、唐代判文的作家、作品概述、唐代判文的分期。   第二部分:通过研究唐代判文与唐代的法律制度、科举制度、判文作家及社会风尚等四个方面的相互关系,深入探讨唐代判文具有强烈文学性的成因。   第三部分:讨论唐代判文的文学性表现。通过对唐代判文的结构形式研究、内容研究、修辞手法研究共三小节的论述,展现唐代判文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所表现出的浓郁的文学气息。   第四部分:对唐代判文的两位重要作家白居易、张鷟及他们的判文作品《百道判》、《龙筋凤髓判》进行文学对比研究,以此来把握判文这一特殊文体在唐代的主旋律。   第五部分:研究唐代判文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每个朝代、不同文体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部分主要讨论唐代判文与唐代小说、诗歌及散文的相互影响及唐代判文对后世的公案小说、戏曲创作的影响。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老舍一直以批判者的姿态出现在研究者的笔下,多是强调其如何有力地批判旧世界、批判传统文化。然而,老舍从来就不否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这种“优秀因子”是
本文描写了新都话的语音系统,归纳整理了新都话的声、韵、调系统及其配合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广韵》音系对其语音特点及其历史演变过程作了初步的梳理。 本文共分七个部
2012年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已经圆满结束,对如何提高农村中学学业水平测试的合格率,搞好信息技术考前复习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cademic le
利用积分方程,给出了分数阶微分方程f(α)(x)=λf+g的解法.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平台也日渐发展壮大。大学生作为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群体,更成为了微博用户的主力军。本文以南通大学为例,运用问卷法及访问法,对该校学生
本文采用文化研究的方法,以及文学社会学、文学政治学、文学价值学、文学哲学等角度的尝试,通过对八十年代《人民日报》的梳理,和当时同类期刊《文学评论》和《文艺理论研究》等
针对锅炉的低温省煤器,本研究提出一种多流量的连接方式,并对这种连接方式的连接准则以及由此造成的机组经济性影响进行了分析.考虑投资、动力消耗以及燃煤的收益,以纯收益的
期刊
@@
爱情对人们而言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体现。当代小说中人们的爱情观发生了巨大转变,尤其是女性爱情观。在新中国小说中,爱情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影
本文对红色文化的社交媒体传播进行了研究。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群众进行抵制民族侵略、寻求民族解放、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果实。它的媒体传
在天然油砂模型上进行了三元复合体系的流动实验,研究了润湿性、渗透率、渗流距离对三元复合体系色谱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驱油过程中化学剂间存在色谱分离现象;水湿条件下三元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