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腹型肥胖的临床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手法按摩腹部对产后腹型肥胖患者的影响,治疗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查阅相关文献,根据以往有效率估算样本含量,每组需要病例数约各30例,总共60例。按照1:1比例将受试者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埋线联合手法按摩腹部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穴位埋线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受试者的基础资料,年龄、肥胖度、腰围、臀围、体质量指数、体脂肪百分率以及自觉腹部松弛程度积分的方面基本一致,没有显著的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穴位埋线联合手法按摩)腰围、臀围明显小于对照组(单纯穴位埋线),有显著性差异(ΔP<0.05);治疗后治疗组(穴位埋线联合手法按摩)体脂肪百分率及BMI明显低于对照组(单纯穴位埋线),有显著性差异(ΔP<0.05);治疗后治疗组(穴位埋线联合手法按摩)患者自觉腹部松弛程度积分较对照组(单纯穴位埋线)高,有显著性差异(ΔP<0.05);治疗后治疗组(穴位埋线联合手法按摩)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穴位埋线),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穴位埋线联合手法按摩)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单纯穴位埋线),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穴位埋线联合手法按摩)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穴位埋线),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腹型肥胖,省时、方便、费用少、效果明显,能有效增加受试者腹部肌肉弹性和紧张度,促进腹直肌恢复,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从而达到治疗产后腹部肥胖松弛的目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基于病证结合思想探讨小陷胸汤、消渴丸、玉泉丸、杞菊地黄丸4个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不同证候的分子学机制。方法 通过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V2.0(TCMIP V2.0)获取方剂、疾病、证候的靶标,筛选核心靶点。利用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3.8.0软件构建疾病与证候靶点相结合的“中药-靶标-通路-证候-疾病
全国“一张网”运营以来,随着车辆单次通行距离的增加,单笔通行费额也越来越高,联网收费模式的转变极大提升了高速公路的收费效率和通行效率,然而,ETC联网收费技术仍存在漏洞,受巨大的利益驱使,偷逃通行费的现象长期存在且屡禁不止。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高速公路ETC防逃费技术进行探究,并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车辆识别技术成功应用于白螺收费站,实现了稽查打逃效率的显著提升。
芯片自毁技术指电子器件能够在特定的信号下完成电路功能、器件结构、器件材料不同程度的自我毁坏,所以可以广泛应用在信息安全、生物医疗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其中有一种通过预置应力来实现芯片自毁的方法,既有效又安全。目前亟需解决的是预置应力芯片的封装问题。本文设计了芯片散热性能的测试方案,测试了不同样品的芯片散热性能以及微胶体的热学参数,建立并验证了芯片散热模型,研究了影响芯片散热的各个因素;设计了预置应力芯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伴随脂质沉积、炎细胞浸润、泡沫细胞形成的慢性炎症性病理过程,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研究显示,粥样斑块的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基本病理特征,而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形成则是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临床检测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常用方法,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目的 探讨贝前列素钠联合Epley法在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gi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338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为手法复位治疗联合口服贝前列素钠组118例、对照组1为单纯手法复位治疗组114例、对照组2为手法复位治疗联合口服甲
目的:观察针挑配合温阳补肾法治疗肾阳虚型精液不液化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8例肾阳虚型精液不液化男性不育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针挑穴位配合温阳补肾中药治疗,对照组单服温阳补肾中药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86.21%)显著高于对照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精液液化时间平均值均明显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高血糖是其特征,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慢性的并发症可累及身体重要脏器,致患者受病痛折磨;急性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已有悠久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临床应用的深入,中医药治疗优势凸显,并发展出膳食疗法等中医药独有的辅助治疗手段,使糖尿病现代医学治疗效果的安全性、持续性,可靠性有了提升。中医学对糖尿病病因的论述较为一致,然其发
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杂质B在不同溶剂中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将盐酸氨溴索杂质B分别溶解于流动相[pH 7.0磷酸盐缓冲液-乙腈(50∶50)]、水、乙腈-水(50∶50)和甲醇中,采用HPLC法测定,考察其色谱纯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利用HPLC以及LC-MS对降解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并从化学反应机理上分析降解过程以及不同溶剂中稳定性差异的原因。结果:盐酸氨溴索杂质B在流动相[pH 7.0磷酸盐缓冲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