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政治现实主义,霸权稳定与经济全球化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001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也引起了政治、制度和霸权方面的危机,这是由于它动摇了国际体系中已有的平衡。承担了经济危机带来的最严重后果的国家是希腊,在综合实力方面,希腊算是一个小国。由于金融系统的动荡,希腊对于今日的不利结果是没有太多抵抗能力的。我的祖国希腊如今面临的这种困境正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我和大部分受到危机影响的欧洲民众都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像希腊和葡萄牙这样规模较小的国家能否抵御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   在全球大环境中,民族国家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给无政府的国际体制中带来平衡?另外为了能达到国际体系的稳定,又由谁来强制实施这些规则?政治现实主义是回答上述问题时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核心的理论,很多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经济方面的当代学者都通过政治现实主义理论论述民族国家的作用以及权利和霸权稳定的意义。政治现实主义之父是希腊的历史家Thucydides。   本文分析了当代国际体系中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金融系统、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以及这些因素在我们现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分析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是金融危机出现的方式,这能说明民族国家参与金融体系的缺失和不足以及霸权国家和霸权稳定的缺失。在无政府的状态下,霸权国家拥有调整国际规范的能力,并强迫其它国家按规则行事,以保证全球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   政治现实主义是个与国际关系有关的理论,根据该理论国际体系处于一种无领导的状态(没有任何超出国家范畴的监管机构)。民族国家是核心的国际要素,而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是次要的、有限的。会员国理智行事,其目的是通过政治、经济及军事上的实力能够保障并增加自己的安全与福利。国家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冲突的,只能建立一种“权力平衡”的体制才能确保国际稳定。政治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汉斯对权力做出的定义是,权力作为两个政治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个行动者有控制另一个行动者思想与行动的能力。政治的概念总是与权利的概念相一致。   政治现实主义的倡导者把霸权稳定和民族国家放在理论的中心位置,并且他们相信,全球经济的管理需要霸权主义去保证无政府国际体系的稳定。新自由主义者的观点是,一个霸权本身的存在并不会成为自由经济发展的必要或充分条件。实现自由经济的条件包括:存在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其它国家在经济、政治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足以使它们建立同盟后与霸权国际形成竞争。   组成国际体系的要素包括国家、市场(金融体系)、跨国公司以及国际组织。全球化的现象,虽然对国家政策的治理带来了很大影响,但是国家仍然被认为是国际体系中的主要参与者。最近一次的全球金融危机清楚地表明了国际市场的脆弱性,需要国家干预来解决当前僵局的市场。   尽管目前已有各种全球性和地区性金融机构的存在,但国际经济体系仍然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各国对自身政治和经济实力的保护、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世界财富的不平等分配、世界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发展极不均衡等等,这些都使全球经济体制继续步履蹒跚,并朝着不可预测的方向走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也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调整。   在这个不稳定而且又有很多缺陷的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霸权稳定的观点越来越被提倡。该观点认为世界需要国家霸权,主要原因是希望能在需要的时候确保国际体系中的重要成员遵守规则。   如今,全球金融体系(例如:伦敦西堤区和纽约华尔街)的经济危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已经对美国在国际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能力备受质疑。全球经济实力中的新势力及区域经济联盟也许在未来会发挥重要的霸权作用。问题是,这些新兴势力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这个重担。我们来看看两个例子,中国和欧洲联盟。
其他文献
借壳上市是企业兼并收购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上市的一种捷径。它是伴随着资本市场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级形态的资本运营现象。非上市公司通过借壳实现了自身资产和业务的间
中小外贸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数量上和社会贡献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小外贸企业虽然代表了创新与活力,但是其生存和发展却一直面临着诸多困难。近几年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产业相互融合的今天,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运转加速,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联系日益密切,节点企业以及供应链的整体利益都会被
20多年来,福建茶企曾多次被爆出“稀土超标”事件,但在业内一直质疑国标不科学,茶企是“蒙冤”.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国家卫计委近日公布新国标(今年9月起施行),不再为包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我国,进入了自然灾害频发期;地震、洪水、飓风等巨灾发生的频率及强度都大幅增加。然而,一直以来巨灾保险在我国发展的进程步履维艰。这一现象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