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茂古道沿线屯堡聚落空间特征与演变机制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茂古道沿线屯堡聚落产生于明朝的卫所制和屯田制,为保障对川西北地区的统治,松茂古道沿线的筑堡戍军活动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朝时期,清朝时期仍在明朝所遗留的关堡中驻军戍守。作为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屯堡聚落,在现代文化的影响下,聚落逐渐现代化,而曾经伫立于岷江河岸的城堡逐渐在岁月中隐去了身影。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曾经的古村落也在迅速的消亡,为保护乡村文化遗产,我国先后公布了六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单,但在量大面广的保护工作中,松茂古道沿线的屯堡聚落仍处于被忽视而逐渐消亡的过程中。本文通过对松茂古道沿线屯堡聚落的发展现状和历史演变脉络的全方位认知,力图深入了解屯堡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选址特征、空间形态及其演变过程,明晰屯堡聚落的文化价值,为其后续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为此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定性和定量研究,并获得如下研究成果。(1)通过对松茂古道沿线历代以来军事建置变迁和社会功能的梳理,得出古代时期松茂古道在川西北地区具有重要的交通运输、军事防御、商贸经济和文化交流功能,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社会功能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在其沿线筑堡屯兵的背景渊源和现实必要性。通过对屯堡聚落形成发展过程中关键历史节点的梳理,将屯堡聚落的发展阶段分为了明洪武十年至明末、清初至清中、清末至民国、新中国成立至今四个主要的阶段。在对屯堡聚落形成和发展过程全面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梳理出了松茂古道沿线屯堡聚落现状,并对部分明清时期军事遗存进行了整理。(2)松茂古道沿线屯堡聚落以卫所为中心,沿河流和交通要道集聚分布;屯堡之间联成一体,互相呼应,形成布点、串线、成面的防御体系。山腰缓坡型屯堡聚落侧重于依高据险,获得良好视野,易守难攻;山谷河岸型屯堡聚落侧重于扼守川谷和交通枢纽,以山川河流为屏障,地形外窄内宽。为满足军户生产生活的需求,屯堡聚落大多位于地形起伏平缓,有良好的坡向、坡度和水源条件的地带。对于宜守宜居土地资源的占据一方面满足了明清时期军户长期戍守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屯堡聚落后续的发展演变奠定了资源优势。(3)通过对比1969年和2019年典型屯堡聚落形态数据,得出改革开放之前至现代化发展阶段典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以团状和带状向指状拓展为主,聚落边界趋于破碎化,聚落中心趋于离散化。通过1980年至2020年松茂古道沿线地带聚落和耕地斑块的景观格局特征、土地利用演变特征、松茂古道缓冲区内分布特征以及核密度特征分析来看,改革开放以来聚落规模的扩张源于交通线和区域内经济文化中心的对人口的吸引力;而自然基底上宜居地块狭窄、面积小、离散分布的现状,导致聚落在受到交通牵引后空间形态呈指状拓展。(4)从自然环境要素、历史发展背景、区位交通条件、现代社会经济四个主要层面构建屯堡聚落演变过程的耦合驱动机制。四个因素在聚落发展过程中互相联合互相影响是聚落演变机制中的核心驱动力,自然环境要素是屯堡聚落空间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通过与屯堡聚落军事防御和屯田职责的适配性决定屯堡聚落的初始空间位置,是贯彻屯堡聚落发展始终的物质基础。历史发展背景则决定了聚落的初始人员组成,并在聚落官职职能的影响下界定了聚落的初始空间形态,此后在移民活动的影响下,聚落空间得到生长;历史背景中社会的动荡导致了聚落的衰败,加速了屯堡聚落军事职能的瓦解;自然灾害则直接导致了部分屯堡聚落的毁灭和空间的重置。区位交通条件对屯堡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产生影响,增强了屯堡聚落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流,并在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后,将屯堡聚落发展由以安全和土地肥沃度的发展导向转为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后,国家的政策支持带动了聚落经济的发展,为聚落的更新和拓展奠定了经济基础,而产业经济对人口的吸引力则推动了聚落规模的的扩张。此外,聚落中民族人口和地区文化主要作用于聚落的内部空间对聚落的空间格局和形态演变影响较弱。
其他文献
以非正文栏目有关艾滋病病毒的结构特点、艾滋病的致病机理和预防为教学情境,通过“提供课外素材,激发认知冲突”“加深概念理解,建构生命观念”“知识能力提升,科学思维加工”“关注社会热点,知识迁移应用”四大教学环节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并通过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教学设计与课堂中实现课程目标、落实核心素养的方法。
期刊
目的:构建基于住院老年病人生活项目干预(HELP)模式的骨科老年病人术后谵妄中医联合干预方案,以降低老年病人术后谵妄的发生。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9月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首次拟行全身麻醉骨科手术的213例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06例及观察组107例。对照组实施骨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构建并给予基于HELP模式的骨科老
期刊
医学免疫学是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课程思政融入理论课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医学免疫学课堂紧跟科学前沿。将免疫学相关的诺贝尔奖案例融入课堂的课程思政设计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科研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
中医不寐五神分型法是依据患者单一症状确立病位的不寐分型诊断法,其中肾不藏志型不寐是其常见证型。其单一主症为夜寐早寤,依据临床兼症可分为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肾虚水泛型、肾精不足型、肾气不固型以及肾不纳气型等。通过查阅历代医家从肾论治不寐的方药,得出治疗肾不藏志型不寐的用药特点,即以熟地黄、酸枣仁、龟甲胶等滋阴安神定志,以附子、干姜、肉桂等温阳安神定志,以茯苓、白术、车前子等利湿安神定志,以远志、熟地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做出了要求,掌握科学概念是发展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高中生物学概念具有“繁、杂、难”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相关生物学概念时会产生不同于科学概念的想法即“迷思概念”。某种程度上,迷思概念不仅妨碍科学概念的建构,还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因此,探查学生存在的迷思概念,了解其形成的原因,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概念转变策略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
学位
目的:近年来HALP评分(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作为衡量全身炎症和营养状况的新指标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HALP评分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20例首次发病的AIS患者,获得一般临床资料。根据蒙特利尔
期刊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化的摇篮。在悠久的历史中,黄河哺育了两岸人民,同时在中华民族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黄河文化。黄河文化始终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撑,彰显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对此,我们要不断深化关于黄河文化深刻内涵与精神特质的认知,更加注重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断增强文化认同。文章主要对黄河文化的深刻内涵与精神特质、传播黄河文化的重要意义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新
期刊
<正>解析几何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数学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又是学生掌握得不太好的知识领域.因此,加强解析几何问题特征、解法规律的研究与学习,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意义十分重大.本文给出一个能迅速、明确解决解析几何题及给出较细步骤的方法——问道于图法.所谓"问道于图法",就是在读解析几何题的过程中或在读完题目之后,先根据题意画出一个能反映
期刊
学习进阶被视为连接教育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桥梁,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新冠全球肆虐的背景下,免疫调节这一学习主题具有独特而重要的育人价值。现有的免疫调节学习进阶研究大都是在人体稳态与调节主题下“颗粒度”较粗的研究,且较少考虑在学校常规教学条件下如何实现免疫调节的学习进阶,很难有效服务于微观的课堂教学。因此,本研究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学习进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学教学实际,梳理“免疫调节”内容结
学位
将5E教学模式运用到“特异性免疫”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建构真实情境吸引学生,引入科学史,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建构特异性免疫过程的模型;同时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多维度评价学生,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