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辅助电极对静电纺多射流及纳米纤维形成的影响机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制备纳米纤维的常用方法,其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高、纤维连续性好等优异性能,在纺织服装、传感器、组织工程和能源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静电纺丝一般产生单股射流,导致纳米纤维产量较低,制约了纳米纤维产业化发展。
  论文综述了传统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总结和分析了目前提高静电纺丝纤维产量的改进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辅助电极静电纺丝技术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尖端辅助电极对静电纺丝多射流产生及纳米纤维成形的影响机制。
  论文首先分析了尖端辅助电极静电纺丝原理。然后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5.0有限元软件研究了辅助电极对静电纺丝区域电场分布的影响,发现引入辅助电极后喷丝头附近的电场强度显著增强,说明辅助电极的引入可以促使静电纺在较低电压条件下产生多股射流,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纺丝效率。
  同时,电场等势线则随着辅助电极和喷丝头之间的距离减小而增多,导致垂直于等势线的电场力方向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液滴发生变形。为了研究液滴形变与多射流产生的关系,论文利用高速摄影机对液滴以及多射流的运动过程进行了拍摄,结合图片二值化处理并通过Mathematica数学软件拟合液滴表面曲线,建立带电液滴表面形变与多射流生成关系的回归数学模型。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当液滴表面某处的曲率最大值与平均值的比值大于4.52时将有射流产生。
  在探明了多射流出现的临界条件的基础上,论文对射流数量变化趋势进行了理论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当其它实验条件不变时,随着电压的增大,射流数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出现射流数量极大值;使用不同性质的聚合物溶液进行实验验证后,发现实验现象与理论预测相符合。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聚合物溶液和向溶液中加入无机盐和氟表面活性剂,研究溶液粘度、表面张力和电导率对射流数量极大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射流数量极大值随着粘度增大,先增多后减少,随着表面张力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电导率的增加而增多;对比分析了辅助电极对纤维直径形貌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辅助电极多射流静电纺纳米纤维平均直径范围(222-482nm),小于传统静电纺纳米纤维直径范围(300-631nm);另外其产量可达到传统静电纺的3.10倍。
  为了研究辅助电极静电纺丝多射流的运动轨迹,本文通过变分原理推导了射流振动频率与射流流量的关系数学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射流流量越大,射流的振动频率越高,对纤维形态和产量的影响也越大。论文采用不同聚合物溶液进行实验,观察射流的运动轨迹。实验结果表明,尽管多射流间存在较大静电斥力使射流与喷丝头轴线存在较大偏转,但与传统静电纺射流轨迹类似,射流先经过一段稳定拉伸区域然后进入不稳定段运动。同等条件下,表面张力大的溶液产生的稳定段距离较短(1.73-6.9mm),而电导率大的溶液受到的电场强度大,射流振动频率高,在不稳定段时鞭动剧烈,导致接收到的纤维形貌较好;溶剂极性越大越容易产生多射流,且数量明显多于极性较小溶剂。从收集到的纤维膜形貌来看,多射流条件下获得的纤维膜面积更大更均匀。
  另外,为了研究辅助电极空间位置对纳米纤维直径和形貌及产量的影响,本文采用辅助电极平行于喷丝头和垂直于喷丝头两种分布方式进行纺丝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辅助电极在平行位置时收集到了直径分布在220-277nm的纳米纤维,略小于同等条件下辅助电极在垂直位置时制备的纳米纤维直径(249nm-338nm);而且随着电压的增加、喷丝头和辅助电极之间距离的减小,两种分布配置条件下获得的纳米纤维直径均呈减小的趋势。
  最后,论文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一步探索了辅助电极对多喷头静电纺丝电场分布的影响,发现各喷丝头处电场强度明显增强,有望解决喷丝头间静电干扰引起的“溶滴”现象。此外,研究了辅助电极对双喷头和三喷头静电纺射流数量、纤维直径和形貌及纤维沉积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尖端辅助电极在多喷头静电纺丝技术中均能成功实现多射流产生,同时沉积均匀的纳米纤维膜。
  本文对于阐明辅助电极静电纺丝机理、设计和改进新型静电纺丝装备、提高静电纺丝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当前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由此产生的环境噪声问题日趋严重,使得噪声污染成为了当今世界三大环境污染问题之一。长期遭受噪声影响将导致失眠、头痛、暴躁、心脏疾病等,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与身体健康。噪声污染防治可通过源头处理与传播途中处理,其中源头控制通常依靠政策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等宏观调控措施来实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而面对当前紧迫的噪声污染形势,对既有噪声进行高效的阻
本文围绕静电纺纤维基环境友好型防水透湿膜的设计构筑及其性能优化展开研究。将静电纺丝技术与表面改性技术相结合,通过逐步降低疏水剂中氟碳链段的长度以及采用水性乳液代替有机溶剂,提升了所制备防水透湿膜的环保性。同时,深入研究了疏水基团在纤维表面的含量与分布,纤维膜表面润湿性与孔结构对防水性、透湿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防水透湿膜不仅可以阻止液态水的渗透,还能有效传递水蒸汽
木材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及组成,具有较为良好的力学性能及声学振动性能而被广泛运用于各类乐器的制作上。而随着世界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在木材越来越匮乏以及木头制乐器耐环境能力较差,干燥容易破裂,潮湿容易腐烂的大背景下,许多专家学者将目光转向于用其他材料替代木头用于乐器的制作,但普通高分子材料用于制作乐器时声学振动性能不够优良,故寻找一种较好的替代材料是如今急于解决的问题。而与此同时大家对于如
学位
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隐身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铁磁微丝自问世以来,由于其介电常数与磁导率均为复数,使其对电磁波具有吸收性能,存在优异的电磁性能一直被很多学者所研究。在基于纺织结构的基础上,将铁磁微丝以纬纱衬入的方式织入织物中。通过改变纬纱浮长线的长度来调节铁磁微丝在织物中的周期循环长度,通过改变纬纱的粗细来调节铁磁微丝之间的间距。  研究结果表明,在二维纺织结构中,采用Co67.05Fe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中电磁辐射不断增多。恶化的电磁环境不仅会干扰电子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而且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军事上,武器装备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由于现代探测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的迅速发展,给地面军事目标的保护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研究武器的隐身性能愈发重要。柔性吸波材料正是军事隐身、微波暗室、微波通讯、电磁信息泄漏防护、电磁干扰防护、电磁辐射防护等国防军工与民用技术领域中不可忽略的材
为制备基于不同光催化体系的环境净化纺织品,本课题分别对聚四氟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和棉纤维进行不同改性在其表面引入羧基或磺酸基,并通过与Fe3+离子配位反应制备多种不同结构的改性纤维铁配合物,然后重点考察了它们作为水体中偶氮染料的氧化降解反应和Cr(Ⅵ)的还原反应非均相光催化剂的应用性能,并在对不同改性纤维铁配合物进行多项表征的基础上,讨论了制备反应条件和应用工艺条件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
学位
为了获取综合性能优良的纤维基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剂,并促进对废旧羊毛纤维的回收再利用,本课题从金属离子的性质、染色模拟废旧羊毛纤维和羊毛纤维直径及鳞片结构三个方面出发,通过羊毛纤维与金属离子之间的配位反应构建了羊毛纤维金属配合物(M-Wool,M=Fe3+和/或Cu2+),并将其作为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剂应用于偶氮染料的氧化降解反应。此外,通过与蚕丝纤维对比研究进一步考察了羊毛金属配合
学位
本课题以连身袖结构基型为基础,结合汉服款式、结构特点,得到具有普片应用意义的汉服基型,并以此来设计汉服结构。本课题拟仿照现代服女装结构设计原理,探索汉服基型,并应用于结构设计中。在现代女装结构设计中,往往在女装原型基础上,建立三种基型:紧身型、合体型、宽松型。在设计服装结构时,根据服装的款式、合身情况对号入座,在基型的基础上进行结构上的设计。由于汉服发展的历史相当悠久,在不同时代发生着变迁,形成了
学位
建筑外墙用防水透汽型非织造材料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防水材料,它不仅可以防止雨水通过墙面侵入建筑内部,还可以有效排出室内湿气,避免水汽常年滞留于防水层之内导致的防水层结露、保温层失效、墙面霉变、外贴面脱落等问题,保障了建筑安全及人们的居住质量。美国杜邦公司最先将防水透汽非织造材料引入市场,但由于杜邦对生产工艺闪蒸法的独家垄断,国内只能采取其它的加工技术手段来实现防水透汽非织造材料的生产。  鉴于此,本
本文针对特殊润湿性表面的制备方法复杂、成本高、稳定性差、纤维制品透气性差、手感僵硬等缺点,以亲水丙纶织物基底材料,通过紫外线照射和电磁处理界面改性,制备了高疏水超亲油丙纶织物,并应用于高效油水分离。此外,利用纳米二氧化钛涂层、UV照射、超声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单向导水能力的丙纶织物。  1、通过将亲水丙纶织物在紫外线辐照处理,制备出具有高疏水一超亲油丙纶织物,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