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鼓浪屿的近代建筑在经历城市机构重组、社区转型后,部分历史建筑筋骨老损,空间达不到使用要求;部分建筑缺乏恰当保护利用,坍塌、荒废、随意修缮屡见不鲜。文物建筑不仅面临破坏和衰败,背后隐藏的文化留存也已岌岌可危。本文以近期鼓浪屿展开的一系列文物建筑保护工程为研究对象,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分析评价鼓浪屿文物保护工程的现状,找到各阶段存在的普遍问题。前期勘察的问题有四个方面:1.历史资料收集困难;2.测绘阶段入户困难;3.检测阶段受阻;4.历史原貌难推测。中期方案设计有三个影响因素:1.未来使用功能;2.前期勘察资料不完善;3.文物建筑保护原则。后期施工上的问题主要有客观上的:1.交通问题;2.材料供应和传统工艺流失。主观上的:3.施工队施工的的严谨正规问题;4.设计师文物价值认定上的疏漏与疑惑;5.方案中保护的度的问题。分析了在鼓浪屿特殊环境下的保护工作的困难产生的原因和可行的解决办法。问题主要是因以下各方力量思想行为上的不足而产生:1.政府机关:文物保护相关法律还不够严谨,工程招投标机制有待完善,文物保护相关法律还不够严谨,文物保护单位的监督管理和保护、历史资料收集上失职,对文物保护的宣传、与群众在文物价值上的沟通协调力度上有欠缺;2.居民:文物保护建筑价值理解不到位,思想觉悟不高,配合文物保护工程的积极性低;3.设计单位:对文物本体价值评价上时常有疏漏,对拆与留的价值取舍有疑惑,不同设计单位的保护理念有差异,对“度”的把控很难统一;4.施工单位:施工态度不够严谨,工艺水平较低,某些工艺要求无法满足。对设计施工中的一些争议点做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希望找出更适宜鼓浪屿的文物建筑保护方式,为以后的地域文物建筑保护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