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纤维素分步催化转化制备乙酰丙酸的绿色过程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迅速枯竭,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日益严峻,开发绿色可再生资源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储量丰富、价格低廉,能够转化为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和液体燃料,因此有望取代化石能源。半纤维素是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能够转化为糠醛、糠醇、乙酰丙酸等重要的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
  本研究制备了三种功能化氧化硅固体酸催化剂:磺酸功能化坡缕石催化剂(PAL-SO3H)、负载铜的二氧化硅纳米花催化剂(Cu-SiNF)、磺酸功能化氧化硅纳米花催化剂(SiNF-SO3H)。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考察其结构特征,并将它们分别用于半纤维素-糠醛-糠醇-乙酰丙酸的三步催化试验中。考察了各项关键实验参数对反应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反应条件。论文的研究内容如下:
  (1)采用机械化学法,在水溶液中高速搅拌,将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上的-SH基团嫁接到天然坡缕石(PAL)表面,然后在温和条件下将-SH氧化为-SO3H,从而得到PAL-SO3H。采用SEM、TEM、元素分析、XPS、29Si CP/MAS NMR对所制备的PAL-SO3H催化剂进行表征。将其应用于生物质木糖合成糠醛的催化反应中,考察了反应溶剂、γ-戊内酯(GVL)溶剂中的含水量、反应温度和时间、木糖初始浓度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循环性能。该催化剂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在GVL-水均相溶剂中,180℃下反应60min,糠醛产率可达87%。且PAL-SO3H催化剂即使在120g/L的高木糖初始浓度下,依然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将该催化剂用于木聚糖的催化转化,得到了高达83%的糠醛产率,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2)采用微乳液法,在水-表面活性剂-油三元体系中合成了具有褶皱结构的蒲公英状单分散的二氧化硅纳米花载体(SiNF)。使用浸渍-还原法将Cu单质均匀地负载到纳米花表面,从而得到Cu-SiNF催化剂。采用SEM、TEM、EDX-Mapping、ICP-OES、XRD对所制备的Cu-SiNF催化剂进行表征。将其应用于糠醛合成糠醇的催化反应中,考察了铜负载量、反应溶剂、反应温度和时间、氢气压力、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循环性能。该催化剂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乙醇溶剂中,铜负载量为5%的Cu-SiNF催化剂在180℃下反应60min,糠醇产率接近100%。
  (3)以SiNF为载体,用回流法将MPTMS中的-SH基团嫁接到纳米花表面,然后在温和条件下将-SH氧化为-SO3H,从而得到SiNF-SO3H。采用SEM、TEM、元素分析、XPS、XRD、N2吸附脱附曲线对所制备的SiNF-SO3H催化剂进行表征。将其应用于糠醇合成乙酰丙酸的催化反应中,考察了乙酰丙酸在溶剂中的稳定性,和反应溶剂、γ-戊内酯(GVL)溶剂中的含水量、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糠醇初始浓度对乙酰丙酸生产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循环性能。该催化剂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在GVL-水双相溶剂中,120℃下反应150min可获得90%的乙酰丙酸产率。
  本论文为功能化固体酸催化剂的合成提供了绿色、易操作的新方法,为半纤维素生产乙酰丙酸提供了高效、高选择性的催化策略。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海上风电发展迅速,随着海上风电场的规模和装机容量越来越大,其对电网的影响也逐渐由局部向整体扩散。在大规模海上风电场的仿真建模中,如果对每台风电机组都采用详细模型,会极大的增加计算的复杂程度,导致计算时间过长,而且可能会出现超出仿真软件节点限制的情况。所以大规模海上风电场的等值建模是降低海上风电仿真计算量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海上双馈风电场为研究对象,在考虑了影响风电机组风速的各个因素
网络舆情危机中“情况通报”话语表明了发布者的话语意图,目的是制止舆情危机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试图对网络舆情危机中的“情况通报”文本进行研究,探究话语的建构与文本特征,并对此提出问题与改进策略。  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在网络舆情危机背景下,对“情况通报”的概念、功能、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情况通报”具有告知事实、安抚公众情绪、降低危机损失的功能。目前网络舆情危机中“情况通报”现状为回应时
外交辞令是捍卫国家利益、体现国家外交理念的语言工具。在外交工作中,准确、恰当地使用外交语言是外交新闻发言人的基本要求。在外交新闻发布会话语中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往往会缓和不必要的冲突,获得话语权,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然而,目前对于贸易战官方话语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研究较少。本文以中美贸易战语篇为研究对象,旨在为我国在贸易争端中采取最佳话语策略提供宝贵建议。  本研究基于Fairclough提出的三
国内外语言学界对隐喻现象的研究较为普遍,但对“女性”隐喻的研究相对较少。大多数对“女性”隐喻的研究是从文学角度展开,而从认知隐喻角度展开的有关汉英“女性”隐喻的对比研究却寥寥可数,语料多局限于诗词和谚语。本研究基于语料库,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汉英“女性”隐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问题如下:(1)汉英“女性”隐喻有哪些类型?(2)汉英“女性”隐喻有什么异同点?(3)汉英“女性”隐喻反映出怎样的女性观?有何
学位
“仪式感”缘起于古老的祭祀仪式活动,建筑是承载仪式的空间载体。“仪式感”存在于建筑中,是一种基于体验性的、归于精神属性的空间感受。不同类型的传统建筑或现代建筑仪式感也有所不同。对传统建筑仪式感的研究不仅可以对其保护提供思路,还可以丰富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探索建筑审美的更多可能。在社会快速变迁的过程中,城市中的建筑逐步趋同化,难以留存集体记忆或建立身份认同,人们又开始关注多元的“地域性”。传统建筑的
学位
学位
邯郸地区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历史上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流融汇,并深深影响了当地的建筑风貌。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曾经在冀南地区兴盛发展,并留下众多的佛教寺院。邯郸地区传统佛教寺院有着独特的建筑文化特征,佛教的华严宗、禅宗和藏传佛教的宁玛派等在建筑的装饰特色上都有不同的体现,在雕塑、绘画和色彩方面也有独特的运用。本课题通过实地调研,对邯郸地区佛教寺院建筑的风貌进行研究整理,针对不同宗派、不同时期
学位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中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当今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城市设计中,建筑高度是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从宏观方面及微观两个层面决定了城市的空间格局及尺度。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作用在建筑高度上并不是越低越好,更不是建筑高度的不断突破,而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使建筑高度既能适应城市化进程,又不会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造成破坏。此
学位
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许多关键的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然而,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日益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进化成具有高敏感性的,动态的群落,从而可以在短期的或长期的干扰下和快速的自然环境变化下正常运行。然而,植物和微生物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本实验模拟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中常见的13种不同的单因子和多因子环境变化,包括刈割(M)、施N(
水分和氮肥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两大关键因子,在我国华北地区,以蔬菜为主的温室生产发展迅速,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由于具有节水提质增效减污的优点,在温室蔬菜栽培中应用广泛。农民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投入大量水氮,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污染及作物品质下降的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减少温室中盲目的水氮投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番茄为试验材料,于2018~2019年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日光温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