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白光LED因具有环保、成本相对较低、效率高等优点,已逐渐在各个照明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不同照明领域对白光光源光色性能的要求不同,白光LED光谱的针对性调控研究就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白光LED的主流封装方式是通过Ga N蓝光LED芯片激发荧光材料实现的,其中荧光材料在白光的实现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荧光材料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最终白光LED器件的光色性能。因此如何通过白光LED配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光LED因具有环保、成本相对较低、效率高等优点,已逐渐在各个照明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不同照明领域对白光光源光色性能的要求不同,白光LED光谱的针对性调控研究就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白光LED的主流封装方式是通过Ga N蓝光LED芯片激发荧光材料实现的,其中荧光材料在白光的实现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荧光材料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最终白光LED器件的光色性能。因此如何通过白光LED配色调控及发光材料微观结构优化来实现白光LED输出光性能的提升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针对植物照明、大功率照明等领域对白光LED光色性能的不同需求,通过建立基于蒙特卡洛算法的白光LED光谱调控模型,指导白光配色方案的设计,并基于配色方案对荧光材料散射特性以及微观结构进行针对性调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可以更有效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照明领域应用白光LED光谱应具备光谱连续性、高显色指数等特点。在这项工作中为了提高植物照明用白光LED在蓝光和红光两处波段的表现,获得有利于植物高效生长的白光LED封装方案,提出了利用双芯片和Sr0.8Ca0.12Al Si N3:0.08Eu2+和Y3Al3Ga2O12:Ce3+(YAGG)红绿双色荧光粉组合来获得白光光谱的方案。首先基于双芯片激发双荧光粉的LED封装结构,运用光学设计软件建立了白光LED的光谱调控模型;然后在模型中通过调控红、绿荧光粉体积分数比获得了不同发光特性的白光光谱,并在其中筛选得到了具有高红光显色性的白光LED封装方案;最后,基于光谱调控模型获得的优化封装方案,获得了蓝光LED双芯片封装器件(CCT=4000K,Ra=91.2,R9=96.1,R12=78.9,LER=126lm/W),相关光学性能参数测试表明,相比于传统单蓝光LED芯片封装模式,蓝光双芯片封装可以有效提升器件的R9和R12。研究结果确定了光谱调控模型在LED配色方案的优化设计中的重要指导作用。2.高热导率荧光玻璃材料在大功率白光LED封装中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工作以YAG荧光玻璃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LED激发光源与YAG荧光玻璃的光学模型,研究了荧光玻璃内部气孔特性以及荧光粉的浓度对大功率白光LED器件最终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本研究采用蒙特卡洛光线追踪法对荧光玻璃中光子的随机传输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调控荧光玻璃层中YAG的荧光粉浓度以及气孔的孔隙率实现了对白光LED光谱的调控。光学仿真数据表明荧光玻璃内部的气孔数量对出射光的光学特性有着重要影响,适量的气孔会影响蓝光的散射路径使其对更多的荧光颗粒进行激发从而增强荧光玻璃的发光效率,气孔太少会导致激发蓝光直接穿过荧光玻璃而只被少量荧光颗粒所吸收,过多的气孔会导致荧光玻璃中大部分荧光颗粒无法被有效激发。3.本工作研究了YAG荧光玻璃薄膜制备工艺、微观结构和光学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温度调控工艺实现了荧光玻璃薄膜内部气孔的可控制备,并同时建立了气孔特性与白光LED发光性能之间的联系。本研究首先结合荧光薄膜烧结技术,分别在700、750、800、850、900℃的煅烧温度下制备了YAG基荧光玻璃薄膜,然后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光电测试系统测试了所制备荧光玻璃薄膜样品的透过率和其在450nm蓝光激发下合成白光光谱的性能参数,最后通过各样品的性能对比,确定了YAG荧光玻璃薄膜的最佳合成工艺。本工作实验结果与前期仿真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证明了蓝光LED芯片和荧光玻璃仿真模型的可靠性。4.针对白光LED,单一YAG荧光玻璃薄膜的应用存在着显色指数较低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光学仿真模型,采用YAGG:Ce3+基绿色和Ca Al Si N3:Eu2+基红色双层荧光玻璃的封装方式,实现了大功率白光LED显色指数的提升。本工作详细研究了双层荧光玻璃的膜层顺序以及荧光玻璃内部荧光粉含量对白光LED光学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蓝+绿+红封装模式的光效高于蓝+红+绿封装模式,而蓝+红+绿封装模式的显色指数则高于蓝+绿+红封装模式。在蓝+红+绿封装模式下,通过控制绿粉体积分数为37-40%,红粉体积分数为11-14%,可以得到色温范围为4802K-3879K,显色指数高达92的白光LED模型。
其他文献
分散相液滴的碰撞聚结在石油化工、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目前分散相液滴碰撞聚结的数值模拟研究主要关注于分散相油滴在水相中的聚结,各种物性参数、控制参数对聚结时间的宏观影响;实验方面也大都是依靠电场力、磁场力等外力驱动。而关于分散相液滴在油相中碰撞聚结的微观机理研究还有进一步探究的空间。本文基于液滴碰撞实验平台以及Open FOAM开源计算平台开展了分散相液滴在油相中碰撞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为
静压气浮主轴采用可压缩气体作为润滑剂实现非接触旋转运动,具有摩擦低、精度高、转速快、无磨损、寿命长等优点。静压气浮主轴广泛应用于大型镜面飞切、微电子制造等领域,其性能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加工和制造精度。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产品的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要求日益提高。为了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本文以静压气浮主轴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静压气浮主轴的静动态性能,提高主轴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当前太阳能发电效率与光伏组件清洁效率息息相关,因此光伏组件清洁机器人已成为光伏领域内新焦点。然而太阳能电厂光伏组件独立成排的安装条件制约了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效率,因此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光伏组件清洁机器人调度系统,用于解决清洁机器人在多块光伏板间的调度难题。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无人机与清洁机器人对接方式,设计了两者对接的机械结构部分,用于实现对接允许范围大,对接状态稳固,分离方式简单的
随着超声应用领域的拓宽,对超声换能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传统夹心式压电超声换能器的单一振动模式已不能满足生产加工要求,例如超声马达、超声焊接、超声手术刀和超声振动切削等领域,需要具有纵-弯、纵-扭复合振动模式的超声换能器。目前,此类振动模式的换能器结构和电路较为复杂,其理论分析也不够完善和系统。为了设计一种结构和电路简单的纵弯复合振动超声换能器,设计了一种具有两个平行贯穿斜槽的纵弯复合振动超声换
为解决内燃机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电动汽车的普及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电池管理系统作为电池三大关键部件之一,可以估计电池组的充电状态(SOC)与健康状态(SOH),同时管理电池的运行状态。为了实现在实际运行工况下实时估计和管理电池状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变时间尺度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在线联合估计SOC和SOH的算法,满足精度要求的同时提高了效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建立锂电池的模型。研究了常用的
随着科学技术和制造工艺的飞速发展,纳米薄膜作为纳米产业中的关键技术,在航空科学技术产业、集成电路发展产业、先进制造业、国防、生物医药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薄膜的几何参数和光学常数影响着器件的性能,纳米计量技术至关重要,针对这一发展现状,本文就薄膜厚度这一几何参数的测量展开研究,通过测量系统的搭建、膜厚的求解方法以及膜厚标准样片的制备与定标,从测量仪器和标准器两个方面研究纳米量值溯源问题,力求解决半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ing,SERS)具有包含目标分子独特的指纹光谱信息、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突出优势,在化学分析、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等众多邻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氧化石墨烯材料并研究其SERS应用。研究了系列对比实验,优化参数配比以获得更好的SERS增强效果。研究了该材料的SERS性能,并将其应用于抗生素的低灵敏度检
时间是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高精度的时间频率传递和远程时间频率溯源对人们科学研究、国家经济、航空航天等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卫星时间频率传递等方法受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它们精度难以进一步提高。White Rabbit(WR)是一种新型的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且具有低延迟和可靠的数据传输功能。本篇论文进行了基于光纤链路的WR时间同步研究,评估了WR时间同步性能,并开展了基于WR
电催化是一种利用电能来使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方法,是一种新技术,其推广的关键使研发出高效、低成本、环境友好的电催化材料。而低维材料如g-C3N4、尖晶石等由于其有较小的维度,因此其表面积较大,活性位点较高,所以其电催化析氧反应(OER)和氧还原反应(ORR)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纯的g-C3N4或者尖晶石由于其有较高反应能垒而导致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缓慢,阻碍了其应用。本文旨在对g-C3N4和尖晶石进行研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推广以及更具针对性地研究与发展,通过对图像或者视频序列进行处理分析来解决手势识别问题已经成为主流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的手势识别不仅具有工业价值,特别对聋哑人的常用手语手势的识别还更具社会意义。本文旨在采用不同的深度学习技术对手势进行识别以及模型优化,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研究融合手部骨架灰度图的静态手势识别深度神经网络方法。针对RGB图像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了手部骨架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