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气候环境优化的哈尔滨市高层住区规划策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土地集约化使得高层住区的出现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建设住区户外环境的基本目标就是以人为中心,适应人的需求,提高环境的舒适性。气候因子对人类居住具有直接影响,气候的适宜程度决定着人居环境的舒适与否,对于地处东北严寒地区的哈尔滨而言,气候条件是对户外环境建设起重要作用的主导生态因子之一。更值得关注的是,过高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不当的建筑形式和群体组合方式等都导致高层住区微气候环境质量的下降,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寒地居民的户外生活质量。本文在有关于城市气候、户外微气候与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的关系、气候设计分析过程中的科学模拟方法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对气候、城市气候、高层住区的概念进行了诠释和界定,详细论述了寒地气候和微气候的关系,及气候对高层住区户外环境的影响,以及微气候环境对人体舒适程度的影响,进一步总结出高层住区微气候环境的特点,着重叙说了高层住区风环境和日照的特点。通过对哈尔滨市高层住区基本概况的总结,选取典型实例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调查问卷分析、环境行为观测分析、现场测量数据收集、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哈尔滨市高层住区微气候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层风效应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日照的不足及在住区规划设计中对气候及微气候的影响考虑不足。针对上述问题,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手段对影响哈尔滨市高层住区户外环境的相关构成要素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气候因素中风效应和日照的影响情况。最后,根据哈尔滨城市气候的特点,提出基于微气候环境优化的哈尔滨市高层住区规划设计策略,包括群体建筑组合形式、建筑形式选择、住区场地规划、和绿化、水体、铺装的设计等,并建议在户外环境规划策略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城市管理规定,包括风环境和日照间距系数的控制管理规定。总体来说,建设出适合哈尔滨城市特点的高层住区户外环境,从而改善寒地城市居民户外活动的环境条件,提高户外活动的热舒适度,提升高层住区的生活活力是有意义的课题,需要进行长期性的研究。
其他文献
教育发展周期比王朝盛衰周期长。在同一教育发展周期内,王朝的衰落带来教育发展的小幅波动,新王朝创立之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修复原有的教育结构。而当教育结构自身开始坍塌的时
"校企合作"模式对于高校跨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校企合作模式下构建跨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以跨学科专业知识为支撑、建立多元化资源共享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技术是一种对生物组织进行无接触、非侵入式检测的新型光学诊断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等特点。OCT技术基于
电网跨地区互联和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电力系统经济、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无功优化通常考虑的仅仅是提高电网的电压质量和
对挡土墙的类型、适用性进行综述,总结了挡土墙的选择原则,并以某项目场地为实例,运用了挡土墙的选择原则,并最终利用遗传算法对有减压平台的重力式挡土墙的截面进行全局最优搜索
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以下简称中考制度)是我国考试招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是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入学的基础,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衔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北省自1977年恢复中考制度以来,中考制度历经多次变迁。在40多年的制度变迁过程中,出现了认同困境、动力欠缺、效率不高等问题。二战后,新制度主义理论范式在西方学术界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国内外学者利用新制度主义对制度变迁的研究,为解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以象山县为研究实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学习借鉴国内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经验,并
疾病、外伤等各种原因造成角膜缘干细胞缺如或功能不良时,角膜透明性丧失,严重影响视力,通常最佳的方法是自体角膜缘移植。但对于双眼角膜缘广泛损伤的患者,自体角膜缘干细胞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心理资本与其人文执业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人文执业能力量表和护士心理资本量表对168名ICU护士
本文根据池莉小说创作的实际和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池莉小说创作从《月儿好》到《烦恼人生》,从《一冬无雪》到《来来往往》,发生了两次重要的转型。池莉小说创作的这两次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