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服装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其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巨额的利润,拉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增加了就业。然而,服装产业中智慧成果侵权现象层出不穷、十分严重:从商标的假冒到外观设计的模仿,从专利的“复制”到商业秘密的“偷窃”,服装设计领域“抄袭”蔚然成风。这在短期内使得一些服装企业获利,但就长远发展而言,必将成为我国服装产业走向世界的桎梏。一款优秀的服装设计凝结着设计师们夜以继日辛勤的汗水与超凡的智慧,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以及独创性,是设计师们宝贵的智慧成果,理应受到保护。而当前我国服装设计保护问题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当下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仅能为权利人提供单一保护模式的救济方式,而无法提供综合、立体的全面保护。立足于我国实践,分析我国当前服装设计保护的困境以及研究借鉴域外的经验可知:首先,在保护模式方面,应选择混合保护模式,满足服装设计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适应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其次,在保护范围方面,应扩大保护范围,将成衣、“设计样板”纳入保护范围,同时采用相对宽松的“非实质性相同”侵权认定标准,既保障设计师们的权益,也要促进公平、充分竞争;最后,在保护时间方面,应遵从时尚行业季节性的特点,平衡公众与设计师之间的利益。基于国情及发展需要,重塑法律价值目标将有利于构建全新的法治发展运行机制,实现对服装设计智慧成果的有效保护。有鉴于此,笔者试图从服装侵权行为及业内抄袭泛滥成因的分析入手,结合当下国内外服装产业的知识产权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论述。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地介绍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并归纳了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等内容。第二部分详述当前的保护现状,并对成因进行详细地分析。第三部分通过对样本案例的实证研究,探讨我国法律体系下单一模式所具有的优劣势,并建议采用混合模式,以提升我国服装产业在世界舞台的地位。第四部分介绍了域外的保护经验。第五部分从立法、司法、执法、行业协会、企业五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