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为研究对象,研究二者间的相互关系。运用简单相关系数分析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间影响程度和方向,判断各地区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利用空间数据探索性分析探索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构建经典线性回归模型和空间计量回归模型,以弹性系数评估我国2002-2012年环境保护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从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概念出发,比较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异同,描述了环境污染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等特征,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发展步入到中高速、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严峻性等现状。运用简单相关系数定量地研究了我国31个省直辖市两者间的相关方向和程度。其次,分别绘制了2002年和2011年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相关指标的空间分级统计图,探索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对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相关指标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最后,利用2002-2012年31个省直辖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截面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从适用性和解释能力等方面总结两种模型的优缺点。新常态下,建议从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大力推进环保产业新发展等四个方面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表现较强的空间集聚性,2002-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间的弹性系数在1.00附近波动,环境既没有改善也没有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