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视营销管理(Myopic Marketing Management)是指企业过度强调当期财务表现并利用营销工具来提升盈利的措施,这一概念近些年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因为近视营销管理本身普遍存在于企业的实践中,并且管理者们常常忽视其对企业长远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大量文献在探究近视营销管理成因时,选择外部投资者预期压力作为切入点,研究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增发和股票回购等情境更易触发企业的近视营销管理行为,这些研究并没有关注到企业内部做出近视营销管理决策的管理层,更没有将管理团队拆分成个体来考虑其内部之间对于有限资源争夺的博弈。然而,仅仅从外部压力层面的解释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在面对外部压力的环境下,仍然有绝大多数的企业选择放弃近视营销管理,这其中存在两种可能的原因:第一,这些企业意识到了近视营销管理是“丢了西瓜捡芝麻”的目光短浅行为;第二,这些企业中存在抑制近视营销管理决策通过的“无形力量”。依据地位影响理论,本文认为企业中营销负责人的地位是近视营销管理决策通过的有效抑制力量,并从企业内部做出近视营销管理决策的管理团队入手,关注管理层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本文首先梳理了关于营销负责人地位以及近视营销管理的相关文献,总结现有研究的重要结论,发掘研究的空白领域,明确本研究的切入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本文的理论基础地位影响理论,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接着在实证检验的阶段对本文的样本选择、变量界定,使用的研究模型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本文的研究结果,包含描述性统计、变量相关性分析、行业间近视营销管理统计分析、回归结果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最后阐述本文的研究结论、理论启示、实践启示、研究局限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本文的目的是从群体决策视角探究营销负责人的地位对企业近视营销管理决策的影响,根据地位影响理论,群体中地位较高的成员对群体决策的影响力较强,因为地位较高者在资源分配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当地位较高者表达其观点时,地位较低的群体成员更容易被地位较高者的观点所影响并对决策结果表现出恭敬和顺从的态度,这使得资源分配决策会更有利于群体中地位较高者。这种影响力的强度受到群体规模以及不同地域中文化的影响。本文以2007至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经过数据实证研究发现,营销负责人在企业中的地位越高,近视营销管理的可能性越低。本文的研究贡献体现在:第一,关于营销负责人地位的现有研究主要关注营销负责人能否进入高管团队并逐渐转向其在高管团队中所处的层级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本文以企业资源有限为基础,研究在资源配置受到约束的情境下,营销负责人的地位对其在企业决策中可以分得的资源进行讨论,丰富了营销负责人地位对企业业绩影响的内在机制;第二,目前,大量研究仅关注在企业外部环境层面的因素对近视营销管理成因的影响,本研究以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为切入点,并且以管理层群体决策为视角,丰富了近视营销管理内部成因的现有研究;第三,本研究首次将地位影响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层决策情境的研究中,并且将地位影响理论的应用情境推广到群体决策的情境当中,并经过实证检验了营销负责人的地位对近视营销管理的影响,说明地位影响理论不仅仅局限于双方关系,在更多人的群体中依然具有一定程度的解释力,拓展了地位影响理论的应用情境。本文的研究局限有:第一,由于个人地位是在认知层面长期形成的的抽象概念,本文按照是否进入高管团队和是否进入董事会作为分割条件,划分了营销负责人的地位。希望未来测量营销负责人地位的方式可以更为准确,使得文章的结论更为严谨;第二,近视营销管理的测量存在固有的局限性,本文依据企业表现出比预期高的资产收益率同时伴随低于预期的销售费用而判定为近视营销管理,但是企业所表现出的低于预期的销售费用也可能是管理层战略层面的选择;第三,本文没有按照不同的国家对外资进一步的划分,不排除某些地区(例如:印度)文化中的等级制度仍旧非常明显,可能会加深企业决策中地位的影响;第四,本文在倾向得分匹配的过程中考虑到的因素是有限的,企业内部的确有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到营销负责人的地位,未来研究可以不断探索更完善的配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