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3N4/TiMOF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降解磺胺甲噁唑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ang123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生素污染会诱导大量耐药菌的产生,影响生态环境,威胁人体健康,已成为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如何高效地降解抗生素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气体分离、储存、检测、催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率较高,从而抑制了其光催化性能。为了提高其光催化活性,大量关于MOF的复合材料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物。本研究以钛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TiMOF)和石墨相氮化碳(g-C3N4)为基体,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系列比例的复合材料。采用各种表征方法对g-C3N4/TiMOF进行了表征,并且通过比较不同比例的复合材料来探究其在可见光下去除抗生素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TiMOF表面引入一定量的g-C3N4可以提高光诱导电荷的分离和迁移速度,从而提高光催化效率。与纯的g-C3N4和TiMOF相比,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降解抗生素时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并且在循环实验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可重用性和稳定性。为提高TiMOF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将其与g-C3N4材料复合,并通过调控两者的复合比例,制备了性能最佳的g-C3N4/TiMOF。0.75g-C3N4/TiMOF对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X)的吸附率和光催化降解效率最高,光照60 min对SMX(1 mg/L)的降解效率可达97.8%。随着投加量和光照强度的增大,该催化剂对SMX的去除效率明显升高。相对于复合前的材料,0.75g-C3N4/TiMOF比表面积的增大有利于其对污染物的吸附,可见光的吸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其进行光催化反应,二者为污染物的降解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活性因子捕获实验,结合LC-MS对光催化降解SMX中间产物的检测得知,h+、·OH和·O2-为复合催化剂降解SMX的活性因子,其中·O2-为最关键的活性因素。0.75g-C3N4/TiMOF光催化剂对SMX光降解过程可概括为断键、取代反应、羟基化和氧化反应。通过以上方法,本课题制备出了较高光催化降解性能的g-C3N4/TiMOF复合光催化剂,具有高孔隙率和强可见光吸收能力,能够有效吸附并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为去除水中污染物提供了新方法。
其他文献
钼作为一种稀有的高熔点重金属,其日常的大规模开采及排水井、尾矿库泄露会造成矿区周围土壤钼污染风险,但目前将钼作为污染物的研究较少,有效的钼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有待探索。近年来,植物、微生物及其修复因成本低、环境友好等原因得到了广泛关注,而钝化修复可以弥补生物修复时间长的问题。因此,本实验筛选得到了耐钼菌株及钼富集植物,盆栽实验优选了适宜的菌剂和钝化剂进行植物-菌剂-钝化剂联合修复研究,考察了联合方案常
学位
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将水分子与盐离子分离开来,是应对淡水危机的一种极具使用前景的工艺。正渗透技术(FO)因其具有无外压能耗低、设备简易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在多个研究方向得到了应用。但是由于目前的正渗透膜存在膜通量与膜分离性能之间的trade-off效应问题,导致正渗透技术难以推广应用。因此,本论文使用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对聚酰胺复合膜的选择层进行改性。此外,系统地研究了聚酰胺复合
学位
钙钛矿材料和湿式氧化技术因其各自高效的催化性和氧化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污废水处理领域。但钙钛矿材料的稳定性不强且传统湿式氧化技术需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才能达到较高的氧化效率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一系列镧系钙钛矿氧化物,并通过B位掺杂和改变金属配比对其改性。利用镧系钙钛矿氧化物和基于湿式空气氧化(WAO)技术和Fenton技术的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CWPO)技术以处理成分
学位
有机废水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可通过对产酸相(产酸发酵菌群)和产甲烷相(产甲烷菌群)的分别调控,提高废水处理效能和系统运行稳定性,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仍然面临处理效能有待提升、遭受冲击负荷后的效能恢复较慢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微量元素钴(Co),不仅是微生物生长因子维生素B12(VB12)的中心离子,也是一些厌氧代谢关键酶的辅因子,适量的钴离子(Co2+)可有效提高厌氧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性。本文通过产
学位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广泛存在于大气环境中,其作为一次污染物不仅成分复杂,且来源广泛;此外还可以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zone,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等二次污染物,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研究一个城市或地区大气环境中VOCs的污染特征、时空分布、来源解析以及环境健
学位
近几年,利用碳链增长反应将废弃生物质厌氧发酵产生的小分子有机物合成为中链脂肪酸(MCFAs)受到广泛关注,MCFAs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和低溶解度在诸多资源化产物中脱颖而出。复杂生物质豆渣作为大豆制造业的副产品,在我国每年产生约两千万吨。由于其不耐贮藏、口感较差和味道大的问题,豆渣大部分会被直接丢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简单的饲料化处理不能满足当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策,也不能响应国家碳达峰和碳
学位
在农村环境整治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共同背景下,针对长江经济带农村地区特征差异性大、工艺种类多选择困难、照搬城镇污水处理技术与模式、处理标准不一致等问题,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长江经济带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优选工艺选择模型体系,为后续长江经济带农村污水治理建设提供分析方法和参考依据。本课题研究从数据库的建立、工艺选择模型构建以及案例分析验证三方面进行。首先是基于长江经济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建
学位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DBDP)技术作为一类新兴的AOPs,能对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高效和快速的去除,为了提高DBDP的水处理效能和放电等离子体的能量利用率,等离子体催化技术成为了近年来的研发热点。催化过程主要是基于对放电生成的紫外光、H2O2和O3等物理和化学效应进行充分利用,其中,过渡金属基催化剂材料在DBDP体系中展现出了
学位
目前,由于人类活动向水体排放过量的磷酸盐(PO43-)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时全球面临着严重的磷资源危机,针对城市生活污水中的磷资源回收刻不容缓。传统的强化生物除磷法,存在磷去除效率相对低且不利于后续磷的回收与利用等问题。而化学除磷法中的化学强化初次沉淀(CEPS)具有极大的磷回收潜质。然而,化学除磷存在药剂投加量大、磷回收潜力尚待评估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利用CEPS
学位
堆肥被认为是处理沼渣、餐厨垃圾、污泥、畜禽粪便等有机固废的有效手段,然而堆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恶臭物质逐渐限制了堆肥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已有研究表明,以堆肥熟料为主要滤料的生物滤池去除效率较高,非常适宜处理排气流量较大而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的废气,且运行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是控制堆肥臭气污染的理想方法。目前已有的对生物滤池除臭能力的研究中,针对除臭过程的量化分析较少,特别是对非恒定负荷条件下生物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