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世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人身体变迁的重要阶段。本文从身体史的角度,通过考察近世以来教育活动对身体的塑造历程,透视这一时期国家、社会、个体的历史变迁及互动关系,进而尝试以“身体教育的历史”为线索,对近世以来的历史图景予以展示,对身体与社会的变革予以解读。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通过分析身体的尊卑表现与礼仪教育,考察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变迁过程中礼仪教育对身体的塑造作用。儒家礼教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教育的精髓。而礼教的一大特点,便是以维护传统道德和伦理秩序为目标,对身体的内在养成和外化表现加以训练和规约。对礼教的推崇、践行与批判、改革,集中体现为尊卑观念在身体上的实践及礼仪秩序的构建,以及在近代西方文化冲击下和新式教育改革中的改弦易张。二是从身体的动与静之间的观念选择与变迁出发,考察作用于身体的体育和卫生教育。近代以前主“静”观念长期占据教育主导地位,而近代以后尤其是清末民初,对“动”的倡导与实践成为新的教育思潮。“静”与“动”的塑造承载着社会预期,从“静以修身”到“动以强身”,近世中国身体教育经历了传统与现代的对立、观念与形式的变革,并驱动了身体的社会改造。三是从男女两性的身体角度,对有关身体与性别教育、性教育的发展历史加以考察。作用于身体的教育,对两性的社会化特征塑造、两性社会关系的确立、情爱与性的社会态度等方面,在不同历史时期均有不同的反映,并直接引导了身体的“性别取向”、两性关系表达、男女社会秩序构建,推动了两性社会的发展。四是考察从传统修身观到现代教育科学转变中,关于身体教育中的身体哲学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教育身体的理念、作为实施层面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在历史中运行和变迁的过程。若具体展开论述,可包括如何认识和定位身体、如何应用身体达到教育的目的等等。五是以改朝换代之际的身体变革与国民形象教育为对象,考察在政治主导下,具有国族属性的身体如何在历史中被驯化和建构。具体以男子发式变迁、“女国民”形象塑造为切入点,对明末清初与清末民初两个易代时期的国民形象教育及身体改造运动加以分析论述,审视在传统文化、政治变革的共同作用下,新身体如何替代旧身体,进而探讨身体所承载的社会意义。论文对近世以来教育对身体的异化与整合、野蛮化与文明化建构、解放与束缚的历程进行了梳理,并通过身体教育的变迁展示了近世社会的转型,旨在丰富对近世社会和历史的认识。同时,也希望对现实的教育生活和人的未来发展做出关照。近世身体教育的历史表明,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博弈下,作用于身体的种种力量,有些可能随着新的生活情境进一步在身体里延伸和拓展,有些则随着旧的生活形态而消失或减弱分量,而他们共同左右着身体的走向。作为教育对象的身体,自由性与非自由性、主动性与被动性同在,本身即是在各种关系的均衡和抉择中探索和寻求存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