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品牌的内涵及其对区域品牌绩效的影响——基于资源与制度视角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d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产品的日趋同质化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增加,企业对产品或服务品牌化的成功促使人们对一个地区、国家品牌化的努力不断增强。区域品牌已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对区域品牌的内涵结构缺乏系统的探讨。本文采用扎根探索和实证检验的方法,从资源与制度视角开发了一个由3维度12因子构成的区域品牌的多维结构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妥当性及区域品牌各维度对区域品牌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   结果显示,区域品牌包含政治规制性资源、集群规范性资源和文化认知认同性资源3个维度。其中,政治规范性资源由领导专业性、目标一致性、利益群体协同性和资源动员性生成;集群规范性资源由资源优势性、产品优势性、产业优势性和产业规范性生成;文化认知认同性资源由价值观共享性、理论认知性、角色定位性和理念俗成性生成。   区域品牌各维度对区域品牌绩效影响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政治规制性资源、集群规范性资源和文化认知认同性资源对区域品牌识别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其影响力由大到小依次为集群规范性资源、政治规制性资源及文化认知认同性资源。区域品牌识别对区域品牌绩效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本文构建的由3维度12因子构成的区域品牌的多维结构模型,科学地揭示了区域品牌的内涵结构,为认识区域品牌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推进了区域品牌理论的发展。同时,本文构筑的区域品牌各维度对区域品牌绩效影响机理的研究模型,探明了区域品牌各维度对区域品牌绩效的影响机理及作用效力,揭示了区域品牌绩效是经过区域品牌识别得以构筑的发展过程,可以为区域品牌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自2007年第一家私人银行在中国成立,私人银行在神州大地上迅速兴起与发展。这固然得益于银行业务的细分与差异化服务。但归根到底,是与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与各行各业市场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