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21世纪,Ⅱ型糖尿病已经成为最为棘手的疾病之一,而西药的副作用使得研究者和病患将目光转至副作用较少的中医药上,结合仲景痰饮理论进行的思考,厘清痰饮如何影响Ⅱ型糖尿病的始终,探讨痰、悬、溢、支、留、伏饮产生的机制研究、合理诠释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治则理论内涵,并探索痰饮与Ⅱ型糖尿病症候的相关联系,以及痰饮在Ⅱ型糖尿病各阶段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及治疗原则,藉文献研究挖掘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鉴于仲景痰饮理论在痰饮病的治疗大法中占有主要地位,笔者将《伤寒杂病论》及后世医家的诸多方剂与临床经验做观察对比,藉以了解仲景痰饮理论对现今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文献搜集和整理的方法,对《伤寒杂病论》及其它中医历代文献中相关于痰饮的内容疏理归纳,明确“痰”“饮”内涵的界定。进一步,通过对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Ⅱ型糖尿病的治疗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的评述,探讨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痰饮治则理论应用于Ⅱ型糖尿病的重要价值,并对后世医家应用经方治疗Ⅱ型糖尿病之经验进行文献回顾性研究。结果对文献中Ⅱ型糖尿病与消渴的相关理论研究比对得知,Ⅱ型糖尿病虽在某阶段类症状表现类似于中医的消渴病,但中医的“痰饮”与Ⅱ型糖尿病的关系联系更为为密切,且痰饮也可造成消渴病的表现。而在痰饮相关理论的研究得出,痰与饮皆为水湿停聚所化,主要引起痰饮病的原因是中焦运化失常,与肺、脾、肾相关,津液来源生成于饮食水谷,通过胃与脾的运化而成,并由脾胃分清泌浊进行分类。其水液运行输布,又依赖于脾的转输上行,肺的宣降以通调水道和肾的蒸化开合。脾胃为后天之本,位居中焦,通上连下,不仅是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而且是水液代谢的中流抵柱,如果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制水无权,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停聚为痰饮。若上、中、下焦的水液代谢发生障碍,气化功能无力或失常,也会形成痰饮,继而产生种种与Ⅱ型糖尿病相关的诸多症状。进一步,对痰饮理论与Ⅱ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行文献比对与研究,发现痰饮病贯彻Ⅱ型糖尿病病程的始终。研究得出,仲景痰饮理论在痰饮病的治疗大法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伤寒杂病论》及后世医家的诸多方剂与临床经验证实,仲景痰饮理论对现今治疗Ⅱ型糖尿病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论1对中医的消渴病与Ⅱ型糖尿病的关系做了初步探讨,得出中医消渴病不等同于西方医学所定义的Ⅱ型糖尿病;而中医的痰饮病却贯彻Ⅱ型糖尿病病程的始终。2对痰饮病的内涵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仲景对痰饮病的治则大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3经由现代医学的临床文献研究,发现痰饮与人体水液代谢紊乱有关,进而证明Ⅱ型糖尿病与痰饮密切相关。4经由近代中医学家临床文献报导发现,应用仲景痰饮理论治疗Ⅱ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多获良效。5痰饮与Ⅱ型糖尿病有密切相关,贯彻其病程始终,运用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治疗原则法,治疗Ⅱ型糖尿病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为后世治疗Ⅱ型糖尿病提供思路和方法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