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酸菌在我国畜禽规模化养殖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发现乳酸菌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但针对于乳酸菌的研究大部分以口服给药为主,其他给药途径研究较少。目前对于将细菌进行静脉注射给药的多局限于某些有害菌株,比如化脓棒状杆菌、绿脓杆菌、分支杆菌等,而国内外对于将乳酸菌属的屎肠球菌灭活后所得到的完整形态菌体进行静脉给药的研究尚无报道。本研究在发现静脉注射活的屎肠球菌会造成部分小鼠死亡的情况下,将屎肠球菌进行灭活得到完整形态菌体静脉注射给药,发现其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将经过鉴定的屎肠球菌进行高温高压灭活后,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灭活后的屎肠球菌仍然保持着完整的菌体形态。然后开展了灭活屎肠球菌完整形态菌体不同给药途径的比较研究,将灭活菌体分别对小鼠进行口服(po)、肌肉注射(im)、静脉注射(iv)、皮下注射(ih)给药,检测对感染沙门氏菌小鼠死亡数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静脉注射组感染沙门氏菌小鼠的死亡数显著低于其他给药方式,对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影响的研究中同样发现,其他给药方式与静脉注射比较差异显著(P<0.05),静脉注射作用最强。所以,接下来本课题开展了灭活菌体静脉注射给药的相关研究。 (2)为了确定灭活菌体静脉给药剂量,将药物设计了125倍、25倍、5倍、1倍、0.2倍、0.04倍和0.008倍的不同给药浓度,进行给药剂量摸索,分别检测了不同剂量对新城疫病毒(NDV)抗体滴度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5倍和0.008倍给药剂量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NDV抗体滴度(P<0.05),而1倍给药剂量极显著提高了小鼠血清中NDV抗体滴度(P<0.01)。采用碳粒廓清实验确定给药浓度时,得到了相近的结果。综合这两次实验结果,确定后续研究以5倍浓度作为高剂量、1倍浓度作为中剂量、0.2倍浓度作为低剂量。 (3)在以上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开展了灭活屎肠球菌完整形态菌体静脉注射分别对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影响研究,包括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免疫器官指数及对免疫器官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在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中,发现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给药组均极显著的提高了正常小鼠碳粒廓清指数K值(P<0.01);而对于免疫抑制模型小鼠,高剂量给药组显著提高了小鼠碳粒廓清指数K值(P<0.05),其他给药组均极显著地提高了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碳粒廓清指数K值(P<0.01),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在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中,分别检测了灭活菌体静脉给药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和IgG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正常组小鼠还是免疫抑制组小鼠,各给药组对血清溶血素均无显著性影响,而高剂量给药组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IgG的提高是极显著的(P<0.01),而且与正常小鼠并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其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在对免疫器官指数影响的研究中,检测了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结果显示免疫抑制中、低剂量组显著提高了小鼠的胸腺指数(P<0.05),而高剂量给药组无论是对正常小鼠还是免疫抑制小鼠的脾指数,均极显著的提高了小鼠的脾指数(P<0.01)。在对小鼠免疫器官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中,用EdU标记细胞法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高剂量给药组对正常小鼠脾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增殖有明显作用;中剂量给药组对正常小鼠胸腺细胞、脾细胞与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免疫抑制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胞有明显促进作用;而低剂量给药组对正常小鼠与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细胞、脾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促进作用均比较明显。 综上所述,灭活屎肠球菌完整形态菌体静脉注射给药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作用,在兽医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