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开创食管外科以来,一直存在重建消化道的问题。虽然采用自体胃、小肠、结肠代替食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同时,许多食管癌病人因进食差、年龄大或伴随其它合并症而不能耐受此种手术。相对而言,应用人工食管代替食管可简化手术、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不需要改变胃肠道的正常位置。这方面的研究已从事数十年,但迄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们自1986年至1989年采用绦纶复合型人工食管在25条实验犬体内进行了代替食管的可行性实验研究。实验分2个阶段,早期采用绦纶血管——牛心包复合型人工食管,此组包括5条实验犬:颈部3条,胸部2条;食管缺损长度为5厘米。结果,2例因瘘死亡,另3例长期生存,长期生存率为60%。后期采用绦纶血管——聚乳酸人工食管,此组包括20条实验犬,其中颈部2条,缺损长度为5厘米,胸部18条,食管缺损长度5厘米的5条,7厘米的10条,13厘米的3条。结果:长期存活8条,长期存活率为40%;吻合口瘘发生8条,发生率为40%。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