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及其锂离子传输机制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yc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是由金属离子或离子簇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组装形成的多孔配位聚合物。由于其超高的比表面积、规则可调的孔道结构、及可裁剪的表面化学等诸多特性,MOFs材料在吸附分离、传感、催化、离子传导、能源存储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锂硫电池得益于高的比容量和能量密度、正极材料成本低廉、易于加工等诸多优点,使其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代储能系统的候选方案,吸引了科研人员极大的兴趣。然而由于充放电过程中硫的体积膨胀,可溶性多硫化物的溶解而引起的“穿梭效应”导致实际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大幅下降,严重阻碍了锂硫电池大规模应用。而利用MOF有序孔道结构对离子的选择性,有助于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解决锂硫电池稳定性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在第一个章节中,我们将化学性质稳定、孔道高度有序的纳米UiO-66 MOF材料涂覆于商业化PP隔膜表面,得益于UiO-66结构对于可溶性多硫化物的物理限域和化学吸附,UiO-PP隔膜明显抑制锂硫电池中多硫化物穿梭效应,极大程度提升锂硫电池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目前为止,基于MOFs材料的离子传输的研究工作大多都是基于多晶共生或者物理压制的膜层,在其结构内部,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晶界与缝隙,使得基于MOFs材料内部离子导通机制及本征传导速率的研究非常困难。在第二个章节中,我们首次实现了毫米尺度HKUST-1单晶材料的电化学器件的制备,系统测量了锂离子在HKUST-1单晶材料内部的传导速率及其随温度变化的关系,通过单晶结构解析、红外、ICP等测试表征手段,研究了锂离子在HKUST-1单晶内部的传输机制。同时该工作也为研究其他离子在MOFs材料内的传导及基于MOF材料的固态电解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经济管理类专业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建设开放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需不断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结合暨南大学"侨校+名校"的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恶性血液病,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左右。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空间开发需求的不断提高,尤其为了满足载人深空探测的需要,核能的空间利用再次成为发展热点,并以大功率核电源、大功率核推进为发展重点。核电推进系统主
背景与目的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复发与转移是近年来胃癌患者治疗效果无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探讨胃癌发生发展机制对指导胃
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基于其促进血管新生能力而被发现和分离纯化的血管生成因子(angiogenic factor),且其促血管生成能力非常强。Angiogenin是核糖核酸酶超
轻合金型材挤压模具长期工作在高接触应力高温强磨损伴随高温氧化的恶劣工况下,要求模具材料同时具备优异的高温持久强度、良好的高温耐磨减摩性能及抗氧化性能,单一材料难以满足要求,开发同时具备上述性能特点的先进复合材料成为必然选择。本文利用等离子熔化沉积快速成形技术,分别以Inconel 718-Ti 51.8-Si 18.2(wt.%),Inconel 718-Ti 44.4-Si 15.6(wt.%)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在诊断胰腺癌的价值。 方法 选取自2005年2月至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腺癌的病例,共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35——75岁,平均60.5±15.3岁。同一时间内